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路发解劝驾
作者: 吴潜 〔宋代〕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东郡衣冠的繁盛与南宫榜帖的更新,表明当时取士的情况如唐朝一般,人才辈出。诗中提到鸣鹿和攀龙,象征着对明主的忠诚与献身,强调了忠诚和真理需要被揭示的重要性。
注释:
- 东郡:指东部的郡县,象征地方的富庶与繁荣。
- 衣冠盛:指士人衣着华丽,表明当时社会风气的兴盛。
- 南宫:古代指官署,象征权力中心。
- 榜帖:指公示的录取名单。
- 鸣鹿:鹿鸣象征吉祥,常与忠诚之士相关联。
- 攀龙变化身:攀龙象征着追求高官厚禄,变化身则隐喻对明主的效忠与奉献。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忠谠:忠诚与真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诗人,生于南宋。以诗歌、散文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士人阶层对人才选拔与忠诚的关注时期,正值社会变革,士人渴望为明主效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宋代士人对朝政和人才选拔的关注。开篇的“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描绘了一个充满朝气与希望的社会,士人们衣着华丽,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条件及文化氛围。而“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则进一步暗示了这一时期对人才的渴望,反映了唐代取士制度的影响。接下来的“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则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士人对明主的忠诚与渴望改变命运的心情。最后一句“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强调了真诚的忠告与建议对明君的重要性,隐含了一个理想的政治愿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表现当时士人的繁荣与朝廷的新气象。
- “诸科唐取士,数路汉得人”:通过历史对比,强调人才辈出的现象。
- “鸣鹿殷勤意,攀龙变化身”:用鹿与龙的象征,表现士人的忠诚与追求。
- “若为明主献,忠谠要披陈”:表达对明主的忠告与关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鹿”与“攀龙”,用动物象征士人的忠诚与追求。
- 对仗:如“东郡衣冠盛,南宫榜帖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对明主的忠诚以及对社会繁荣的期盼。
意象分析:
- 东郡:象征繁荣与希望。
- 鸣鹿:象征忠诚与吉祥。
- 攀龙:象征追求高位与改变命运的愿望。
- 明主:象征理想的领导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郡”主要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繁荣
- C. 战乱
- “鸣鹿”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 A. 忠诚
- B. 财富
- C. 失败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吴潜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明主的忠诚,但杜甫更多地强调社会的苦难与士人的无奈,而吴潜则更侧重于士人的追求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潜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