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7:20:11

借问炎交路若何,片帆南指广州过。

知君怕见桄榔树,近岭猿声日渐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一 借问炎交路若何,片帆南指广州过。 知君怕见桄榔树,近岭猿声日渐多。

白话文翻译:

请问通往炎热交州的路上情况如何?我乘着小船向南直指广州前行。我知道你害怕见到桄榔树,因为靠近山岭的地方,猿猴的叫声日渐增多。

注释:

  • 炎交路:指通往交州(今越南北部)的路,因地处南方,气候炎热。
  • 片帆:指小船的帆,这里代指小船。
  • 桄榔树:一种热带植物,可能因其形状或传说中的寓意而被诗人提及。
  • 近岭猿声:靠近山岭的地方,猿猴的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1479-1511),明代文学家,字昌谷,江苏吴县人。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诗人,与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徐祯卿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祯卿为送别沈使君而作,沈使君即将前往交州任职。诗中通过描绘南行的景象,表达了对沈使君旅途的关心和对南国风光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首句“借问炎交路若何”即表达了诗人对沈使君即将前往的交州路途的关心。第二句“片帆南指广州过”则描绘了沈使君南行的具体情景,通过“片帆”一词,传达了旅途的孤独与遥远。后两句“知君怕见桄榔树,近岭猿声日渐多”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暗示了沈使君对南国陌生环境的畏惧,以及旅途中的孤寂与不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旅途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借问”引出话题,表达了对沈使君旅途的关心。
  • 第二句用“片帆南指”形象地描绘了沈使君的南行路线,同时传达了旅途的孤独感。
  • 第三句通过“知君怕见”表达了诗人对沈使君心理的了解。
  • 第四句“近岭猿声日渐多”则通过猿声的增多,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沈使君的孤寂。

修辞手法:

  • 寓情于景:通过描绘南行的景象,如“片帆”、“桄榔树”、“猿声”,传达了沈使君的情感和旅途的氛围。
  • 象征:桄榔树和猿声可能象征着南国的陌生和旅途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关心,通过描绘沈使君的南行旅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旅途的忧虑。

意象分析:

  • 片帆:象征着旅途的孤独和遥远。
  • 桄榔树:可能象征着南国的陌生和旅途的艰辛。
  • 猿声:象征着旅途的孤寂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炎交路”指的是通往哪里的路? A. 广州 B. 交州 C. 海南 D. 广西 答案:B

  2. 诗中的“片帆”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帆布 D. 帆船 答案:B

  3. 诗中的“桄榔树”可能象征着什么? A. 南国的美丽 B. 旅途的艰辛 C. 友人的思念 D. 自然的和谐 答案:B

  4. 诗中的“猿声”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欢乐 B. 旅途的孤寂 C. 自然的和谐 D. 友人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祯卿的其他送别诗,如《送友人》等。
  • 其他明代诗人的送别诗,如文徵明的《送沈周》等。

诗词对比:

  • 徐祯卿的《送友人》与本诗在主题上相似,都是表达对友人的送别和关心。
  • 文徵明的《送沈周》与本诗在风格上相似,都是清新自然的诗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徐祯卿诗集》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送别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