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三 徐祯卿 〔明代〕 乌蛮滩上烟水声,伏波庙前秋月明。 夜半津人挽舟上,夷歌偏动望乡情。
白话文翻译:
在乌蛮滩上,烟雾与水声交织,伏波庙前的秋夜月亮格外明亮。 夜半时分,渡口的人们用力拉船上岸,异乡的歌声偏偏触动了我的思乡之情。
注释:
- 乌蛮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偏远或少数民族聚居的河滩。
- 伏波庙:供奉伏波将军的庙宇,伏波将军是古代对平定边疆有功的将领的尊称。
- 津人:渡口的人,指船夫或摆渡人。
- 夷歌:异族或异乡的歌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乡土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祯卿为送别沈使君而作的四首诗之一,通过描绘乌蛮滩的夜景和伏波庙前的秋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沈使君的送别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乌蛮滩的夜景为背景,通过“烟水声”和“秋月明”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夜半时分,津人挽舟的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夷歌,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的“偏动”二字,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深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蛮滩上烟水声”:描绘了乌蛮滩的夜景,烟雾缭绕,水声潺潺,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伏波庙前秋月明”:伏波庙前的秋夜月亮格外明亮,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氛。
- “夜半津人挽舟上”:夜半时分,渡口的人们用力拉船上岸,这一动作象征着离别和旅途的艰辛。
- “夷歌偏动望乡情”:异乡的歌声偏偏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意象的运用:通过“烟水声”、“秋月明”等意象,营造出诗的氛围和情感。
- 对比:夜半的宁静与津人挽舟的动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乌蛮滩的夜景和伏波庙前的秋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沈使君的送别之情。
意象分析:
- “烟水声”:象征着乌蛮滩的幽静和神秘。
- “秋月明”:象征着秋夜的宁静和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乌蛮滩”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动物名 答案:A
-
“伏波庙”是供奉谁的庙宇? A. 伏波将军 B. 伏波王 C. 伏波神 答案:A
-
诗中的“夷歌”指的是什么? A. 异族的歌曲 B. 异乡的歌曲 C. 异国的歌曲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徐祯卿的其他送别诗。
- 其他明代诗人的送别诗,如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诗词对比:
- 徐祯卿的这首诗与其他明代送别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徐祯卿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