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夜宿怀柔八宝堂》
时间: 2025-01-19 20:0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浸澄溪,林摇薄晚。欢筵散尽寒侵半。客思无语坐灯宵,墙阴又满梨花片。老味兼怀,纤葱搦管。易成离恨难经惯。苔笺字里倩谁知,幽禽羞与时人见。
白话文翻译:
月光浸入澄澈的小溪,薄暮时分林间轻轻摇曳。欢聚的宴席散尽,寒意渐渐侵袭。客人在灯下默默坐着,心中思绪万千,墙角又满是落下的梨花瓣。旧时的情怀依然萦绕,纤细的手指握着笛管。离愁易生,却难以习惯。苔字笺上写的情意,谁能知晓?幽静的鸟儿也羞于与世人相见。
注释:
- 月浸澄溪:月光照射在清澈的小溪上,形成宁静的夜景。
- 欢筵散尽:欢聚的宴席已经结束,暗示离别的愁绪。
- 寒侵半:寒意渐渐侵袭,突出环境的冷清。
- 墙阴又满梨花片:墙角积满了落下的梨花瓣,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 老味兼怀:指对往昔的怀念和旧情的滋味。
- 苔笺字里倩谁知:苔藓般的纸上写着的字,表达情感的隐秘,谁能了解?
典故解析:
- 梨花:在古代诗词中,梨花常常象征着纯洁和美丽,同时也与离别与思念相联系。
- 灯宵:灯下独坐,常代表思念和孤独,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问云,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而闻名。其作品多反映自然和人心的交融,常常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
创作背景:
《踏莎行 夜宿怀柔八宝堂》创作于诗人一次夜宿八宝堂的经历,环境的幽静与个人的思绪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当下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月光和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夜晚。开篇的“月浸澄溪,林摇薄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月光照耀下的小溪和轻摇的树林,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欢筵散尽寒侵半”,则通过宴席的散去和寒意的侵袭,表达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思念。
“客思无语坐灯宵,墙阴又满梨花片”中,灯下的思索和墙角的梨花瓣,象征着过往的记忆与失落的情感。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环境的冷清,也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最后几句“苔笺字里倩谁知,幽禽羞与时人见”,则通过苔藓纸上的字句,表现了情感的隐秘与难以言说,幽静的鸟儿也羞于与世人相见,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隐秘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当下孤独情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浸澄溪:描绘月光照映在清澈溪流中的美丽景象。
- 林摇薄晚:薄暮时分,树林轻轻摇曳,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欢筵散尽寒侵半:宴席结束,寒意渐浓,暗示离别的愁苦。
- 客思无语坐灯宵:客人静静坐在灯下,心中充满思绪却无从言说。
- 墙阴又满梨花片:墙角落满了梨花瓣,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孤独感。
- 老味兼怀:怀念过往的情感与经历,充满旧日情怀。
- 纤葱搦管:手握笛管,表达内心情感的渴望与难以表达。
- 易成离恨难经惯:离愁易生,却难以习惯,表达对离别的无奈。
- 苔笺字里倩谁知:在苔藓般的纸上写下的情感,隐秘而难以被理解。
- 幽禽羞与时人见:幽静的鸟儿羞于与世人相见,进一步强调孤独与隐秘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笺”,将字句比作苔苔,暗示文字的幽深与难以捉摸。
- 拟人:如“幽禽羞与时人见”,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孤独的感受以及对情感隐秘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离别愁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明亮、希望与孤独。
- 溪:象征流动与时间的不可逆转。
- 梨花:象征美丽、纯洁与离愁。
- 灯:象征思考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浸澄溪”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A. 星光璀璨
- B. 月光照耀
- C. 夕阳西下
-
“欢筵散尽寒侵半”中的“寒”是什么意思?
- A. 温暖
- B. 寒冷
- C. 和煦
-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着什么?
- A. 离愁
- B. 友谊
- C. 富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月夜下对兄弟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问云 vs. 李白:问云的诗意细腻,李白的诗则更加豪放。前者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后者则通过夸张的意象展现豪迈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问云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