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处处芙蕖处处堂,闲行何地不清香。
归舟又趁晚凉急,十里湖光蘸夕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夜景的美丽,四处盛开的荷花和庭院散发着清香,漫步在湖边的每个地方都能闻到它的芬芳。归航的小舟在傍晚的凉风中急速前行,十里湖面上,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湖水,形成一幅迷人的画面。
注释
- 芙蕖:指荷花,古代称为“芙蓉”或“芙蕖”,象征清雅之美。
- 堂:这里指的是庭院或房屋,表示生息繁衍的地方。
- 闲行:悠闲地行走,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归舟:指归来的船只,象征着游玩的结束。
- 晚凉:指晚上的凉爽,给人以舒适感。
- 湖光:湖面的光景,形容湖水的美丽。
- 蘸夕阳:形象地描绘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仿佛在“蘸取”夕阳的光辉。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而闻名。与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密切相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重要意象。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也常常用来渲染一种宁静与惆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由基,字子渊,宋代诗人,生于杭州,其诗歌多描写西湖的风光,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西湖的盛夏季节,诗人游历西湖之际,目睹湖畔的美丽景色,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西湖夜景的赞美与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夜景》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首句“处处芙蕖处处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湖边荷花的盛开,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闲行何地不清香”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荷花的芳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诗的后半部分“归舟又趁晚凉急,十里湖光蘸夕阳”展现了归舟的急促与夕阳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归属感。整首诗把夜晚的西湖描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与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处处芙蕖处处堂:每个地方都有盛开的荷花,每个屋堂都充满了荷花的气息,渲染出一种诗意的生活场景。
- 闲行何地不清香: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都弥漫着荷花的清香,表现了自然之美的普遍性和诗人的悠闲心情。
- 归舟又趁晚凉急:在傍晚的凉风中,归来的小舟匆匆而行,隐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急切。
- 十里湖光蘸夕阳:广阔的湖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如同被夕阳“蘸”过,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蘸夕阳”比喻湖水在夕阳下的光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处处芙蕖处处堂”,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和节奏感。
- 反复:强调了诗中“处处”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蕖:象征清雅和纯洁,体现了西湖的自然美。
- 晚凉:代表着宁静和舒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 夕阳: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生命的短暂,给人以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芙蕖”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兰花 -
诗的主题主要是描绘哪个地方的夜景? A. 西湖
B. 黄河
C. 长江 -
“十里湖光蘸夕阳”中的“蘸”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 浸泡
B. 轻触
C. 反射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描绘了夜晚的美丽与人情的惆怅。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诗,描绘夜晚的情景,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湖夜景》这首诗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