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时间: 2025-01-01 22:12:53意思解释
临高台
原文展示
临高台,高台何崔嵬。南望罗浮,东望蓬莱。恒岳与泰华,飒飒雄风来。一顾青云飞,再顾白日摧,三顾天门忽以开。仙人三五辈,冉冉霓宫回。仙人向我言,君胡来,君胡来。
白话文翻译
《临高台》描绘了高台的壮丽景色,笔者站在高台上,向南眺望罗浮山,向东望去是蓬莱仙岛。恒岳和泰华山传来阵阵雄风,令人神清气爽。回头一看,青云飞扬;再看一眼,白日已然西沉。仿佛三次注视,天门瞬间开启。几位仙人驾着云彩,缓缓从霓宫而来。仙人对我说:“你为何而来?”
注释
- 崔嵬:形容高大险峻的样子。
- 罗浮: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位于今广东省。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 恒岳:五岳之一,主峰为恒山,位于今山西省。
- 泰华:泰山与华山,均为五岳之一,象征着巍峨的山脉。
- 霓宫:指天上的宫殿,寓意仙界。
- 君胡来:询问来者的原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臣(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生于一个文人家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诗词、书法,曾游历各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创作背景
《临高台》创作于宗臣游览高台时,受到自然景观的深刻影响。他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仙境的神秘,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幻想与哲思的诗作。
诗歌鉴赏
《临高台》是一首充满了幻想与哲思的古诗,通过高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以高台为起点,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展现了南望罗浮、东望蓬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
诗中“恒岳与泰华,飒飒雄风来”的描写,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惬意。而“青云飞”、“白日摧”则通过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给人以深思。
后半部分提到的“仙人三五辈,冉冉霓宫回”,将诗人引入了一个神秘的仙境,表现了对超脱于世俗生活的向往。仙人向诗人提问“君胡来”,似乎在提醒诗人要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与目的,这种思考不仅是对诗人自身的启示,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意境深邃,充分展现了宗臣作为明代诗人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高台:指高台的名称,开篇即设定了诗的背景。
- 高台何崔嵬:感叹高台的巍峨与壮观。
- 南望罗浮,东望蓬莱:描绘望远景象,展示了南方与东方的仙境。
- 恒岳与泰华,飒飒雄风来:两座名山传来雄风,增强了自然的气势。
- 一顾青云飞,再顾白日摧:描写时间的流逝,青云飞扬与白日西沉形成对比。
- 三顾天门忽以开:形象地描绘天门的开启,暗示通往仙境。
- 仙人三五辈,冉冉霓宫回:暗示仙人的出现,带来了神秘的氛围。
- 仙人向我言,君胡来,君胡来:询问来者的原因,引发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台比作通往仙境的桥梁。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青云飞,白日摧”,形成韵律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命题的深思,体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罗浮、蓬莱:代表着理想中的仙境,隐喻长生与永恒。
- 恒岳、泰华:象征着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 青云、白日:表达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 仙人:象征着智慧与超然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临高台》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宗臣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两个仙境是哪个? A. 罗浮与蓬莱
B. 泰华与恒岳
C. 青云与天门
D. 霓宫与白日 -
“一顾青云飞,再顾白日摧”表达了什么概念? A. 自然之美
B. 时间的流逝
C. 仙人的出现
D. 人生的意义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临高台》与《庐山谣》:两者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临高台》更注重仙境的意象,而《庐山谣》则侧重于山水的自然美。
- 《临高台》与《月夜忆舍弟》:前者表现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后者则是对亲情的思念,情感基调各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宗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