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玉镂鸳鸯屏》

时间: 2025-01-14 12:44:35

质是曾潜璞,形如宛在梁。

底须七十二,真叶肃雍祥。

诗昔称崔珏,池今见霍光。

亶哉双玉合,佳祉兆安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玉镂鸳鸯屏
作者: 弘历 〔清代〕

质是曾潜璞,形如宛在梁。
底须七十二,真叶肃雍祥。
诗昔称崔珏,池今见霍光。
亶哉双玉合,佳祉兆安康。

白话文翻译:

这块玉石的质地曾经是潜藏的璞玉,现在呈现的形状宛如悬挂在梁上的美物。
必须有七十二片真叶,才能显得肃穆而祥和。
古诗中曾称道崔珏的才华,如今在池塘旁见到霍光的风范。
多么美好的双玉相合,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安康的兆头。

注释:

  • :质地,指玉石的材质。
  • 潜璞:潜藏的璞玉,未经过琢磨的玉石。
  • :形容词,形状美好,似乎的意思。
  • 底须:必要的,强调七十二的数量。
  • 肃雍祥:形容气氛庄重而祥和。
  • 崔珏:古代著名的诗人,才华横溢。
  • 霍光:汉代名将,形象与崔珏相提并论。
  • 亶哉:多么,感叹词,表示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弘历热爱诗词,擅长书法和绘画,提倡文化艺术的繁荣。他的诗风华丽而不失典雅,常常表现出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他对一对玉镂鸳鸯屏的欣赏中,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玉屏不仅是工艺品,更是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祝愿,体现了乾隆时期对艺术和文化的重视。

诗歌鉴赏:

《题玉镂鸳鸯屏》是一首典雅而富有意蕴的诗作,展现了清代皇帝弘历的艺术眼光与深厚的文化修养。诗中通过对玉镂屏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吉祥象征的向往。开篇提及“潜璞”,不仅体现了玉石原始的美,其后“宛在梁”则暗示了艺术品的珍贵与雅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下来提到的“七十二”,可能指代数量上的丰盛,亦可理解为一种传统的美好象征,寓意着安康与幸福。最后,诗中提到的“崔珏”与“霍光”,则是以古代名人与当代相提并论,增强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期许。整首诗通过典雅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弘历作为皇帝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质是曾潜璞:强调玉石的自然质地,潜藏的璞玉象征着未被发掘的美。
  2. 形如宛在梁:描绘玉屏的形状与美感,如同悬挂在梁上的艺术品,生动而形象。
  3. 底须七十二:暗示真正的美需要充足的数量,七十二片象征着丰富与和谐。
  4. 真叶肃雍祥:表达出一种庄重而祥和的气氛,暗示雅致的审美情趣。
  5. 诗昔称崔珏:将古代名人与当代的玉屏相提并论,表明对诗词与艺术的尊重。
  6. 池今见霍光:霍光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权威与才华,进一步提升了玉屏的价值。
  7. 亶哉双玉合: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双玉的结合象征着和谐美满。
  8. 佳祉兆安康:最后总结,表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屏比作悬挂的艺术品,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诗句中出现对仗,如“质是曾潜璞,形如宛在梁”等,增添了韵律美。
  • 用典:提及历史人物崔珏与霍光,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玉镂鸳鸯屏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艺术的崇敬以及对安康幸福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美、纯洁与高贵,是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象征物。
  • 鸳鸯:象征着爱情与和谐,常用来表达夫妻或情侣的美好关系。
  • 屏风:不仅是装饰品,也是文化与艺术的体现,承载着历史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潜璞”指的是什么?

    • A. 美玉的原始状态
    • B. 经过雕琢的玉
    • C. 一种花卉
    • 答案:A
  2. 诗中“亶哉双玉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追忆
    • B.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 C. 对自然的感慨
    •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象征什么?

    • A. 丰富与和谐
    • B. 伤痛与别离
    • C. 生命的短暂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题玉镂鸳鸯屏》均体现出对自然与美的追求,但前者更为抒情,后者则带有更强的艺术性与象征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