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息影尘埃表,安心静默间。
若为消白日,长是对青山。
流水欲穷处,野猿相与还。
孤云时起灭,未必似余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尘埃的表面上,我的影子静静地消失,内心安宁,沉默于此。
如果要消逝白昼的喧嚣,唯有与青山对峙,长久地静坐。
在流水即将尽头的地方,野猿也和我一同回归。
孤云时而升起,时而消灭,并不一定像我这样悠闲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息影: 停止影子,暗指隐居或静默的生活。
- 尘埃: 比喻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 安心: 心情宁静、安定。
- 消白日: 消逝白天的繁忙与喧嚣。
- 青山: 象征宁静、悠然的自然环境。
- 流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或生命的旅程。
- 野猿: 自然界的动物,象征自由与归属。
- 孤云: 孤独的云彩,象征漂泊与无拘无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山”、“流水”、“孤云”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隐居、自由和自然的主题,体现了道家追求的自然与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文珦,宋代僧人,精通诗词,其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洞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息影》是在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写成的,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反思。宋代社会相对繁荣,但也带来了人们内心的浮躁。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息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内心平和的向往。诗的开头“息影尘埃表”表现了一种对世俗尘埃的超脱,仿佛在说,世间的喧嚣与繁杂都不值得关注,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提到“安心静默间”,强调了内心的安定与恬淡,暗示了对自然景观的依恋。
“若为消白日,长是对青山”,诗人在这里借助青山的永恒与静谧,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似乎希望时间在这里停滞,享受那份安静。后面几句中,诗人描绘了流水和野猿,与自然的生动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激起读者对自然生灵的共鸣。最后一句“孤云时起灭,未必似余閒”,则反映了诗人对孤独与随性生活的思考,孤云的起伏与诗人的心态相互映照,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自然深深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息影尘埃表: 表达诗人隐居于尘世之外,影子仿佛在微尘中消散,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放弃。
- 安心静默间: 表现出内心的宁静,诗人在这静默的时刻反思生活。
- 若为消白日: 提出一种生活态度,如果想要摆脱白天的喧嚣。
- 长是对青山: 说明诗人选择与青山对峙,寻求内心的安宁。
- 流水欲穷处: 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归宿。
- 野猿相与还: 提到与自然生灵的共处,增加了生动的画面感。
- 孤云时起灭: 孤云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未必似余閒: 反思孤独与悠闲的关系,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 “息影”比喻隐居生活,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
- 拟人: “野猿相与还”,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加亲切感。
- 对仗: 全诗结构整齐,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影: 象征着个人的存在与内心的思考。
- 青山: 代表着坚固的宁静与自然的永恒。
- 流水: 时间与生命的流逝,表现无常与归宿。
- 野猿: 自由和自然的生灵,象征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 孤云: 象征漂泊与自由,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息影”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A. 影子的消失
B. 隐居生活
C. 世俗的喧嚣 -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纷扰的生活
B. 宁静与永恒
C. 生命的流逝 -
“孤云时起灭”反映了什么? A. 悠闲的生活态度
B. 人生的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息影》与王维的《山居秋暘》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息影》中,诗人通过宁静的影子与青山的对峙,强调内心的安宁。而王维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
以上内容为《息影》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