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闻霜钟》
时间: 2025-01-01 12:48: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夜闻霜钟
作者:郑絪 〔唐代〕
霜钟初应律,
寂寂出重林。
拂水宜清听,
凌空散迥音。
舂容时未歇,
摇曳夜方深。
月下和虚籁,
风前间远砧。
净兼寒漏彻,
闲畏曙更侵。
遥相千山外,
泠泠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夜晚,霜钟初次响起,
静寂的声音从深林中传出。
轻轻拂过水面,清晰可听,
在空中飘散出悠远的音响。
舂米的声音此时尚未停歇,
摇曳之中,夜色愈发深沉。
月光下与虚空的乐音交相辉映,
在风中间,远方的砧声隐约可闻。
清净之中,寒意透彻,
闲来无事,唯恐黎明再度来临。
遥远的千山之外,
那泠泠的声音又在何处寻觅?
注释
逐句解释:
- 霜钟初应律:霜钟刚刚响起,符合冬季的韵律。
- 寂寂出重林:音响从密林中传出,显得格外寂静。
- 拂水宜清听:轻轻拂过水面,声音清晰可闻。
- 凌空散迥音:声音在空中飘散,悠远回荡。
- 舂容时未歇:舂米的声音仍在继续。
- 摇曳夜方深:夜色愈加深沉,声音似乎在摇曳。
- 月下和虚籁:月光下,乐音与空灵相和。
- 风前间远砧:在风中,远方的砧声隐隐可闻。
- 净兼寒漏彻:清净的环境中,寒意透彻。
- 闲畏曙更侵:无所事事,害怕黎明的到来。
- 遥相千山外:在遥远的千山之外。
- 泠泠何处寻:那清冷的声音,在何处可以寻找?
典故解析:
“霜钟”指的是冬季时钟声的清晰;“重林”形象地描绘了寒夜中密林的笼罩;“砧”是指敲打米的声音,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继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絪,唐代诗人,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风格清新、细腻。他的诗常常融入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可能是在诗人独自思考或感受自然时写成,反映了他对冬夜寂静中音响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寒夜闻霜钟》是一首描绘冬夜意境的古诗,诗人通过对霜钟声、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清幽的情感。整首诗的音韵和谐,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知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诗的开头“霜钟初应律,寂寂出重林”,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静谧的夜晚,钟声的初响象征着冬季的来临,给人一种清新而又孤独的感受。接着,通过“拂水宜清听,凌空散迥音”,诗人描绘了水面上的声音,听起来既清晰又空灵,仿佛在与自然对话。
“舂容时未歇,摇曳夜方深”,此句不仅描绘了夜色的深沉,也暗示了生活的延续,尽管夜晚寒冷,但人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最后以“遥相千山外,泠泠何处寻”结尾,给人一种无尽的思索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深刻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霜钟初应律”,以“霜钟”引入冬季的寒冷,暗示自然的规律;
- “寂寂出重林”,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强调声音的清晰;
- “拂水宜清听”,通过水面反映音响的清晰,提升了诗的意境;
- “凌空散迥音”,声音在空中游荡,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舂容时未歇”,舂米的声音表明生活的延续;
- “摇曳夜方深”,夜的深沉与声音的摇曳相互交融;
- “月下和虚籁”,月光与空灵的乐音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气氛;
- “风前间远砧”,远方的砧声在风中回响,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净兼寒漏彻”,寒意透彻,环境的清净使人感到孤独;
- “闲畏曙更侵”,闲来无事,害怕黎明的到来,暗示对夜的留恋;
- “遥相千山外”,远方的千山引发思考;
- “泠泠何处寻”,清冷的声音在何处寻找,留给人无尽的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钟比作夜晚的乐音,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赋予声音生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流;
- 对仗:如“月下和虚籁,风前间远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冬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孤独感,传达出对生活与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钟:象征着冬季的来临,传达出一种寒冷的氛围;
- 重林:代表着孤独与宁静的环境;
- 月光:象征着希望与梦幻;
- 砧声:生活的气息与温暖的象征;
- 千山:代表着遥远与渺小的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霜钟”所代表的是什么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人对“黎明”的态度是?
A. 渴望
B. 恐惧
C. 无所谓
D. 期待 -
“月下和虚籁”中的“虚籁”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乐器声
B. 空灵的乐音
C. 自然的环境声
D. 生活的喧嚣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星》:描绘夜晚的清幽与思考;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自然的美与静谧。
诗词对比:
- 比较郑絪的《寒夜闻霜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侧重于冬夜的寂静与孤独,后者则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安详。
- 郑絪的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王维则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诗意,二者各具风格,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的集锦,涵盖郑絪的作品。
- 《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的技巧与美学。
- 《唐代诗人研究》:深入探讨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
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全面理解《寒夜闻霜钟》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