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岛山》

时间: 2025-01-17 09:54:56

轧轧笋舆过翠微,路经蓬岛锁云霏。

雨从半岭岩窝出,云在行人脚下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轧轧笋舆过翠微,
路经蓬岛锁云霏。
雨从半岭岩窝出,
云在行人脚下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乘坐竹筏经过翠绿的山丘,路过蓬岛时,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细雨从半山腰的岩石缝中流出,云雾仿佛在行人的脚下飞舞,营造出一种轻盈而飘渺的感觉。

注释:

  • 轧轧:形容竹筏划水的声音。
  • 笋舆:竹制的筏子。
  • 翠微:指青翠的山。
  • 蓬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锁云霏:云雾缭绕,仿佛被锁住一样。
  • 雨从半岭岩窝出:雨水从半山腰的岩石缝隙中流出。
  • 云在行人脚下飞:形容云雾仿佛在行人脚下流动,表现出一种轻盈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倓,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文人的推崇。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历中,蓬岛与翠微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在此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借助诗歌表达其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蓬岛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诗的开头“轧轧笋舆过翠微”用“轧轧”声形象地再现了竹筏在水面划动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仿佛我们也在其中,随着竹筏穿梭于青翠的山水之间。接下来的“路经蓬岛锁云霏”则运用了“锁”字,形象地描绘了雨雾缭绕的状态,给人以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雨从半岭岩窝出”一句,展现了自然的生命力,雨水从岩石的缝隙中流出,既是一种生动的描写,也是对生命不断流动的隐喻。而最后一句“云在行人脚下飞”,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云雾似乎在与人同行,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自然境界,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沉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轧轧笋舆过翠微”:通过声音描绘出竹筏划水的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 “路经蓬岛锁云霏”:展现了蓬岛的美丽与神秘,云雾仿佛锁住了一切,营造宁静的氛围。
  • “雨从半岭岩窝出”:细雨从岩石缝隙中流出,表现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 “云在行人脚下飞”:云雾似乎在与行人同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拟人:云在行人脚下飞,赋予云雾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音韵和谐,使诗歌更具美感。
  • 比喻:将蓬岛与云雾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诗的意象和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笋舆:象征轻松、自由的旅行方式。
  • 翠微: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蓬岛: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云雾:象征变化与神秘,表现了自然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轧轧”的意思是: A. 竹筏划水的声音
    B. 鸟儿的鸣叫
    C. 风吹的声音
    D. 水流的声音

  2. “蓬岛”在诗中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归宿
    C. 忧伤的情感
    D. 繁忙的都市生活

  3. 诗中用来形容雨水的词是: A. 锁住
    B. 飞舞
    C. 流出
    D. 溅起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刘倓的《蓬岛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刘倓的诗更偏重于动态的描写,表现出行旅的轻快,而王维则更注重静谧的氛围,体现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表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