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时间: 2025-01-04 09:3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作者: 郑絪 〔唐代〕
中年偶逐鸳鸾侣,
弱岁多从糜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
红楼禅客早 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
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
何人更咏惠休文。
白话文翻译
在中年时偶尔追随鸳鸯的伴侣,
而在年轻时则常常与麋鹿的群体一起。
如今在紫阁上游玩的人已不再见,
而红楼中的禅客早已听闻。
松林凉亭下月光明亮,星星初散,
苔藓铺就的台阶上霜气浓厚,夜色渐分。
一看那彩色的纸笺上字句满溢,
还有谁能再吟咏惠休的诗文呢?
注释
- 鸳鸾:指成双成对的鸟,象征美好的爱情。
- 糜鹿:一种常见于山林的鹿,常与游玩和闲适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紫阁:指紫阁山,是一个著名的游览胜地,象征诗人对往昔游玩的怀念之情。
- 红楼:象征禅宗的住处,反映出诗人对当时宗教文化的熟悉。
- 松斋:指松林中的书斋,提供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来写诗。
- 惠休文:指唐代诗人惠休的诗文,表现出对古人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絪(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作品多涉及山水游览和友谊情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的中秋佳节,诗人在东亭赏月时,受到月色的启发,回忆起曾经与友人游玩的时光,表现出对旧游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郑絪的《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中年偶逐鸳鸾侣”开篇,直接表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反思,隐含着对爱情和伴侣的渴望。接下来的“弱岁多从糜鹿群”,则将时间拉回到青春岁月,回忆起与朋友们的欢愉时光,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珍视。
接着,诗人提到“紫阁道流今不见”,流露出对游玩伙伴的怀念,表达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孤独感。而“红楼禅客早曾闻”则暗示了与宗教文化的交融,诗人不仅在怀念人,也在探寻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最后几句,诗人描绘了眼前的松斋月色与霜繁的夜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而“一览彩笺佳句满”则是对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人对惠休文的提及,更是对古代文化的致敬,整个诗作在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年偶逐鸳鸾侣: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暗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
- 弱岁多从糜鹿群:回忆年轻时的无拘无束,体现了对自由的向往。
- 紫阁道流今不见:怀念往昔的游玩时光,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 红楼禅客早曾闻:表现出对宗教文化的认同与熟悉。
- 松斋月朗星初散: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苔砌霜繁夜欲分:营造出一种清冷的夜景,反映孤独的情感。
- 一览彩笺佳句满:体现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 何人更咏惠休文:感叹当今文人少有,流露出对古人的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鸳鸾”比喻美好的爱情。
- 对仗:如“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松斋”、“月朗星初散”构建出优美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怀旧与对友谊的追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鸾:象征爱情与伴侣。
- 糜鹿:象征青春与自由。
- 紫阁:象征美好的回忆与往昔的友谊。
- 红楼:象征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
- 松斋:象征宁静的创作环境。
- 月亮与星星: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郑絪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紫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自由
- C. 友谊
- D. 宗教文化
-
“一览彩笺佳句满”中的“彩笺”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诗文
- C. 绘画
- D. 书籍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孤独与对友的思念,但更为豪放,而郑絪则细腻而内敛。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出对兄弟的思念,但杜甫更加强烈的情感深度,郑絪则更注重对友谊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郑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