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妾赵氏(一作赵氏诗)》
时间: 2025-01-01 13:28: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鸾凤分飞海树秋,
忍听钟鼓越王楼。
只应霜月明君意,
缓抚瑶琴送我愁。
山远莫教双泪尽,
雁来空寄八行幽。
相如若返临邛市,
画舸朱轩万里游。
白话文翻译:
鸾凤在秋天的海树上分离,
我怎能忍心在越王楼听那钟鼓声。
只应霜月明亮,表明君王的心意,
我缓缓抚琴,送走我的愁苦。
山远了,不要让我双泪尽流,
大雁来时,空寄八行的幽思。
如果相如能够再次回到临邛市,
我愿乘画舸朱轩去万里游玩。
注释:
- 鸾凤:鸾和凤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美好和幸福。
- 越王楼:指越王勾践的楼台,象征着历史的悲壮与离别。
- 霜月:指秋天的月亮,明亮而清冷,暗示了淡淡的忧愁。
- 瑶琴:一种古代乐器,象征着文人的情怀和抒情。
- 双泪尽:形容悲伤到极点,泪水流尽。
- 八行幽:即寄托思念的诗句,表达了内心的忧伤。
- 相如:指司马相如,是古代著名的辞赋作家,代表着才情与浪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房千里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在情感抒发与自然描写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纠葛。诗人用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寄妾赵氏》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细腻描绘的古诗,诗中通过“鸾凤分飞”的意象,将离愁别绪与秋天的氛围巧妙结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诗人在描绘心中思念时,使用了“忍听钟鼓”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钟鼓声象征着纷杂的世事,和个人情感的对立。接着,诗人以“霜月明君意”来传达内心的细腻情感,霜月的明亮与清冷,既映衬了孤独的心境,也暗示了对爱人的思念。
在后面的“山远莫教双泪尽”中,诗人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忧伤,山的遥远使得情感愈加深沉,泪水的流淌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伤感。最后两句提到的“相如若返临邛市”,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寄托了对重聚的美好愿景,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精致与细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鸾凤分飞海树秋:意指美好的爱情如同鸾凤般分离,象征着凄凉的秋天。
- 忍听钟鼓越王楼: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钟鼓声令人想起往昔。
- 只应霜月明君意:霜月的明亮正好映衬出君主的深情。
- 缓抚瑶琴送我愁:用抚琴来释怀内心的愁苦,表达对情感的寄托。
- 山远莫教双泪尽:山的遥远使得泪水流淌,表达对离愁的感叹。
- 雁来空寄八行幽:大雁的来临象征着思念的寄托。
- 相如若返临邛市: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重聚的渴望。
- 画舸朱轩万里游:愿乘船游历,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鸾凤分飞,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山远莫教双泪尽”,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霜月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和思念的描写,展现了对旧爱情的怀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表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情感细腻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鸾凤:象征美好爱情与和谐美满,寄托着对情感的向往。
- 霜月:象征孤独与清冷,提升了情感的深度。
- 瑶琴:代表文人雅致与情感寄托,暗示抒情的方式。
- 山与雁:象征距离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鸾凤分飞”象征什么?
- A. 离别的痛苦
- B. 友情的美好
- C. 自然的和谐
-
“霜月明君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愉悦
-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哪位古代人物?
- A. 司马迁
- B. 司马相如
- C. 李白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房千里的《寄妾赵氏》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感受,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房千里的则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