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亡国秦韩代,荣身刘项年。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变迁,提及了秦代和韩国的灭亡,以及刘邦和项羽的兴起。金槌打击政权之后,玉斗(即美好的政治)也随之破碎,过去的繁荣已不复存在。诗中提到的圣主称赞三位杰出的人物,明离则保护四位贤臣。最后,诗人提到已向黄石祭祀,渴望追慕赤松仙(道教中的人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亡国:指国家灭亡。
- 秦韩:指秦国与韩国,历史上曾经的强国。
- 荣身:指荣华富贵的生活。
- 金槌:比喻政治上的打击。
- 玉斗:指理想的政治状态。
- 三杰:指刘邦、项羽等杰出人物。
- 四贤:指保卫国家的贤臣。
- 黄石:黄石公,传说中的隐士。
- 赤松仙:道教中的仙人,象征追求长生不老。
典故解析:
- 三杰:历史上指刘邦、项羽、张良等人,三杰共同奋战于楚汉之争。
- 黄石祭:黄石公是道教的仙人,代表了求道者的向往。
- 赤松仙:代表了对道教修行的向往,以及追求长生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九皋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时期,诗风深受唐代盛世的影响。他的诗歌多涉及历史、政治及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历史的视角反映国家的兴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咏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其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见解,也反映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中通过对秦、韩的灭亡以及刘、项的兴起的描述,表现出历史的无常与变迁。金槌和玉斗的意象鲜明地揭示了政治的残酷与美好的理想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诗中提到的“三杰”和“四贤”,是对历史英才的赞美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贤良政治的期待。最后的黄石祭与赤松仙则引入了道教的元素,表达了对超脱与长生的追求。这种隐喻与理想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在历史叙述的基础上,升华为一种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亡国秦韩代:历史上秦国与韩国的灭亡,暗示国家命运的无常。
- 荣身刘项年:指刘邦与项羽的辉煌,反映出权力的更迭。
- 金槌击政后:政治的打击如金槌般无情。
- 玉斗碎增前:理想的政治状态破碎,曾经的繁荣消失。
- 圣主称三杰:赞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 明离保四贤:强调明智的领导与贤臣的重要性。
- 已申黄石祭:祭奠黄石公,象征对智慧的敬仰。
- 方慕赤松仙:渴望追寻道教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金槌与玉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政治现实与理想状态的对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诗人通过历史的兴衰,表达了对贤良政治的渴望和对人与事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槌:象征政治的残酷,暗示权力的斗争。
- 玉斗:象征理想的政治,代表了美好社会的愿景。
- 三杰:代表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象征智慧与勇气。
- 黄石:象征智慧与道德。
- 赤松仙:象征追求长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槌”象征什么? A. 美好生活
B. 政治打击
C. 自然现象 -
诗中“圣主称三杰”中的“三杰”指的是谁? A. 韩、秦、楚
B. 刘、项、张
C. 李、杜、白 -
“已申黄石祭”中的黄石公象征什么? A. 军事力量
B. 智慧与道德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国家的命运。
- 白居易的《琵琶行》:探索个人命运与历史的交织。
诗词对比: 徐九皋的《咏史》与杜甫的《兵车行》均反映了历史的兴亡,但徐九皋更关注于杰出人物的赞美,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徐九皋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