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四首》

时间: 2025-01-06 09:26:27

居止年来如传舍,构堂珍重主人情。

浮生行止谁能计,苟合真须学子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堂四首 居止年来如传舍,构堂珍重主人情。 浮生行止谁能计,苟合真须学子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近年来我的居所像旅店一样频繁更换,建造这座堂屋是出于对主人情谊的珍视。人生漂泊不定,谁能预料未来的行踪,如果只是为了苟且合群,真的需要学习子荆的随遇而安。

注释:

字词注释:

  • 居止:居住的地方。
  •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比喻频繁更换的居所。
  • 构堂:建造堂屋。
  • 珍重:重视,珍惜。
  • 浮生:指人生,因人生短暂而虚幻,故称浮生。
  • 行止:行为举止,这里指行踪。
  • 苟合:勉强凑合,这里指为了合群而随波逐流。
  • 子荆:指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子荆,以其随遇而安、不拘小节著称。

典故解析:

  • 子荆:子荆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以其随遇而安、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著称。诗中提到“学子荆”,意在表达作者希望学习子荆的随和与适应能力,以应对人生的不确定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随遇而安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频繁更换居所后,对人生漂泊不定的一种感慨,同时也是对主人情谊的一种珍视和回应。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主人情谊的珍视。首句“居止年来如传舍”,用“传舍”比喻频繁更换的居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次句“构堂珍重主人情”,则表达了作者对主人情谊的感激和珍视,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后两句“浮生行止谁能计,苟合真须学子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随遇而安的认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居止年来如传舍”,通过“传舍”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频繁更换居所的生活状态,暗示了人生的不稳定和漂泊。
  • 第二句“构堂珍重主人情”,则转向了对主人情谊的珍视,通过“构堂”这一具体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主人情谊的感激。
  • 第三句“浮生行止谁能计”,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人生的行踪谁能预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 第四句“苟合真须学子荆”,则给出了答案,即在人生的不确定性中,应该学习子荆的随遇而安,表达了作者对随和与适应能力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居止年来如传舍”,用“传舍”比喻频繁更换的居所,形象生动。
  • 对仗:“浮生行止谁能计,苟合真须学子荆”,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 整首诗的主题是人生的无常和随遇而安的态度。作者通过对频繁更换居所的描绘和对主人情谊的珍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随和与适应能力的认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传舍:比喻频繁更换的居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构堂:具体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稳定生活的渴望和对主人情谊的感激。
  • 浮生:指人生,因人生短暂而虚幻,故称浮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 子荆:以其随遇而安、不拘小节著称,表达了作者对随和与适应能力的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传舍”比喻的是什么? A. 旅店 B. 家 C. 学校 D. 宫殿

  2. 诗中提到的“子荆”是指谁? A. 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 B. 唐朝的诗人 C. 宋朝的文学家 D. 明朝的政治家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人生的无常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B. 对主人的感激 C. 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D. 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的《旅夜书怀》: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东堂四首》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多地强调了随遇而安的态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