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浮光四望亭》
时间: 2024-12-29 17:5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年忍泪说中原,
望彻中原隔戍垣。
谁遣江淮限南北,
从来宇宙一乾坤。
功名纸上徒虚语,
岁月谁边恐断魂。
老矣叫阍无处所,
倚空长剑与谁论。
白话文翻译:
整年忍着眼泪谈论中原,
远望中原却隔着戍楼。
是谁把江淮划分南北,
从来宇宙不过是一个乾坤。
功名在纸上只是一纸空谈,
岁月在谁的身边恐怕断了魂。
我已年老叫阍却无所归,
倚着空中的长剑与谁来讨论。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年:长久的时间。
- 忍泪:忍住眼泪,表示悲伤。
- 中原:指的是中国的中心地区,象征着故土。
- 戍垣:戍楼,军事防御设施。
- 江淮:指代长江与淮河,象征南北划分。
- 宇宙:天地间的全部空间。
- 乾坤:指天地,也代表整体。
- 功名:指个人的名声和成就。
- 虚语:空洞的话语。
- 岁月:时间的流逝。
- 老矣:年老了。
- 阍:阍者,指的是守门的人。
- 空长剑:象征着理想和抱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淮”及“乾坤”都是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词汇,江淮常用来象征南北的分隔,而“乾坤”则是道教文化中常提到的宇宙观,强调天地一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柟,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大多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的诗风常常展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王柟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无奈,反映出他对国家分裂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失落。
诗歌鉴赏:
《登浮光四望亭》通过对中原的眷恋和对南北分隔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家国的忧虑。诗的开头以“长年忍泪说中原”切入,直接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悲伤,显示出诗人心中满怀的无奈和苦楚。随着“望彻中原隔戍垣”的描写,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却又因戍垣而产生隔阂,感受到深深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谁遣江淮限南北”,则引发了对历史的追问,江淮的划分象征着国家的分裂与动荡。而“从来宇宙一乾坤”则表达了对统一的渴望,暗示着人类本应生活在一个整体的世界中。诗的最后几句则转向个人的反思,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功名的虚无,显示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分反映了王柟对历史、对故土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年忍泪说中原:表达了长期的悲伤与对故土的思念。
- 望彻中原隔戍垣:看似能看见中原,实际上却被戍楼隔绝,象征着心灵的距离。
- 谁遣江淮限南北:追问历史的原因,感叹南北分隔。
- 从来宇宙一乾坤:强调天地应该是一个整体,表现了诗人的理想。
- 功名纸上徒虚语:功名只存在于纸上,表达了对功名的怀疑。
- 岁月谁边恐断魂:岁月流逝,感到失落与惧怕。
- 老矣叫阍无处所:年老却无处归,感叹无奈。
- 倚空长剑与谁论:空有长剑,但无人与之讨论,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该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例如“功名纸上徒虚语”与“岁月谁边恐断魂”的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中原:象征故土与归属感。
- 江淮:南北分隔的象征,历史的划分。
- 长剑:象征理想与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年忍泪说中原”意指什么?
- A. 忍受痛苦
- B. 对故土的思念
- C. 对功名的渴望
- 答案:B
-
“谁遣江淮限南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无奈与忧虑
- C. 喜悦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乾坤”代表什么?
- A. 个人名声
- B. 整个宇宙
- C. 一个地方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王柟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忧虑,杜甫在《春望》中通过“国破山河在”的描写,展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感悟,而王柟则通过个人的孤独感与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两位诗人在情感基调上有着相似之处,反映了时代的困境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柟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