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府尹致仕》
时间: 2025-01-01 16:12: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京兆播声华,引老东归托兴赊。
辞阙又沾新雨露,望乡遥指旧烟霞。
壮人行色村村柳,满眼春光处处花。
清暇好寻沂水乐,故庐元近仲尼家。
白话文翻译:
在京城呆了十年,传播着名声与荣耀,我带着年迈的身躯,向东归去,托着我的兴致。
辞别了朝廷,又沐浴在新雨的露水中,遥望故乡,指向那熟悉的山水烟霞。
壮年时的我走过村村落落的柳树,眼前尽是春天的美景,鲜花遍地。
在闲暇的时光里,真想去寻觅沂水的乐趣,故乡的老家就在孔子的身边。
注释:
- 京兆:指的是京城,古时的长安。
- 播声华:传播声誉与荣耀。
- 托兴赊:寄托自己的兴致与希望。
- 阙:指朝廷或宫殿。
- 烟霞:指山水之间的烟雾与霞光,常用来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象。
- 壮人行色:指年轻人行走的神态与色彩。
- 清暇:指清闲的时间。
- 沂水:指沂河,古人常以水为乐。
- 故庐:故乡的房屋,指诗人的家。
典故解析:
- 仲尼:孔子的字,代表着儒家思想。诗中提及仲尼家,暗示与儒家文化的亲近和对传统文化的向往。
- 沂水乐:指的是与水有关的乐趣,古人常常在水边吟唱、游玩,表达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谢一夔,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和人事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谢一夔为王府尹致仕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王府尹致仕》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与思考的古诗。诗人在辞别王府尹的时刻,借用十年京城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诗的开头“十年京兆播声华”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在朝廷中的成就感到自豪,同时也透露出岁月的流逝和身心的疲惫。随着“引老东归”,诗人将目光转向故乡,渴望寻回那份熟悉的乡愁。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使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尤其是“壮人行色村村柳,满眼春光处处花”,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这种对比手法,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向往。
在最后几句中,“清暇好寻沂水乐”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透露出一种对简单快乐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王府尹的送别,更是诗人对生活、对故乡的深刻思考,透过这些景象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人对故乡和自然的归属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年京兆播声华:十年来在京城取得的名声与荣耀。
- 引老东归托兴赊:带着年迈的身躯,向东归去,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辞阙又沾新雨露:辞别朝廷,沐浴在新雨的滋润中。
- 望乡遥指旧烟霞:遥望故乡的山水,指向熟悉的景象。
- 壮人行色村村柳:年轻时走过的村庄与柳树。
- 满眼春光处处花:眼前尽是春天的美景,鲜花遍地。
- 清暇好寻沂水乐:在闲暇时光里,想去享受水边的乐趣。
- 故庐元近仲尼家:故乡的房屋靠近孔子的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阙”比作权力与荣耀的象征,暗示离开朝廷。
- 对仗:如“壮人行色村村柳,满眼春光处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春光、柳树、烟霞等自然意象,使诗歌富有生机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 京兆:象征着权力与繁华,代表着诗人在朝廷的生活。
- 雨露: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暗示着对未来的期待。
- 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的延续,是春天的标志。
- 花:象征着美好与繁荣,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 沂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诗人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京兆”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南京
- B. 长安
- C. 洛阳
- D. 成都
-
“壮人行色村村柳”中的“壮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 A. 老年人
- B. 年轻人
- C. 孩子
-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沂水乐”代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 A. 劳动
- B. 宁静的生活
- C. 忙碌的生活
- D. 豪华的生活
答案:
- B. 长安
- B. 年轻人
- B. 宁静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谢一夔的《送王府尹致仕》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谢一夔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注重表达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大观》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