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咏镜》

时间: 2025-01-04 09:15:23

有福共婵娟,相依白首。

看尽双蛾似垂柳。

此中何处,有个人儿争瘦。

笑效颦难效、肠回九。

春尘飞处,有时昏黝。

拂拭红绵劳玉手。

芙蓉映入,疑是潇湘清浏。

怪东风起处,吹难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福共婵娟,相依白首。
看尽双蛾似垂柳。
此中何处,有个人儿争瘦。
笑效颦难效肠回九。
春尘飞处,有时昏黝。
拂拭红绵劳玉手。
芙蓉映入,疑是潇湘清浏。
怪东风起处,吹难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与爱人共享幸福时光的愿望,愿意携手到老,彼此依偎。看着她的眉眼,宛如垂柳般柔美,不知在何处有一个人因心事而消瘦。虽然她的笑容吸引人,但模仿她的愁苦却是艰难。春日的尘埃飞舞,有时令人感到阴沉。用玉手轻轻拂去红色的绵绸,映衬出她的美丽,仿佛是潇湘的清丽水面。可惜东风吹来,无法抚平心中的波澜。

注释:

  • 婵娟:指美好的月亮,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双蛾:指女子的眉毛,形容其细长如柳。
  • 肠回九:源于古代诗词,形容愁苦的心情,回肠荡气。
  • 春尘:春天的尘埃,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人事的纷扰。
  • 芙蓉:指荷花,象征清丽和纯洁。
  • 潇湘:指湘江流域,常用来代表水乡的美丽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她的诗词常常表达对爱情的细腻情感和深刻的生活体验。董以宁的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常融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独特视角。

创作背景:该诗作可能是在董以宁对爱情的思考中产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爱的向往,传达了女性在爱情中独特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感皇恩·咏镜》充满了细腻的情感,通过描写镜中之人,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开头的“有福共婵娟”显示出一种温暖的情感,表达了与爱人共同享受生活的愿望。而“看尽双蛾似垂柳”则通过视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女子的美丽,传达出一种欣赏与爱慕之情。接着,诗中提到“有个人儿争瘦”,暗示了爱情中的忧愁与牵挂,反映出诗人对心事的细腻描摹。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春尘飞处,有时昏黝”揭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与烦恼,这与前面的美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最后的“芙蓉映入,疑是潇湘清浏”则是对美的极致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福共婵娟,相依白首:表达对爱情的美好愿望,愿意与爱人携手到老。
  2. 看尽双蛾似垂柳:形容女子的眉目如柳,柔美动人。
  3. 此中何处,有个人儿争瘦:暗指因心事而消瘦的人,表达对爱人深情的关怀。
  4. 笑效颦难效肠回九:虽想模仿她的笑容,却难以承受她的愁苦。
  5. 春尘飞处,有时昏黝:春天的尘埃飞舞,生活中难免会有阴郁。
  6. 拂拭红绵劳玉手:用手轻拂红色绵绸,显示出爱人的细腻与柔美。
  7. 芙蓉映入,疑是潇湘清浏:将女子的美与潇湘的水面相提并论,极尽美丽之能事。
  8. 怪东风起处,吹难皱:东风吹来,心中的波澜难以平静,表达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自然景物相比较,如“双蛾似垂柳”。
  • 对仗:如“有福共婵娟”和“相依白首”,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将心情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生活的复杂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独特体验。

意象分析:

  • 婵娟:象征美好与幸福,代表爱情的理想状态。
  • 双蛾:象征美丽与柔情,反映出对爱人的欣赏。
  • 芙蓉:象征纯洁与高雅,寄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春尘:象征生活的繁杂与无常,暗示情感的波折。
  • 潇湘:象征美丽的自然环境,引发诗人对美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皎洁的月亮
    B. 美丽的女子
    C. 快乐的时光
    D. 以上皆是

  2. “春尘飞处,有时昏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宁静
    D. 兴奋

  3. 诗中提到“东风”,这象征什么?
    A. 爱情的甜蜜
    B. 生活的烦恼
    C. 诗人的内心
    D.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情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绘,展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