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

时间: 2025-01-04 09:10:55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

绿遍池塘夜来草。

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

世间多少事,邯郸道。

凭远下临,暗尘飞绕。

数点烟中树、水村小。

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

从教红满地,何须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皇恩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
绿遍池塘夜来草。
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
世间多少事,邯郸道。
凭远下临,暗尘飞绕。
数点烟中树水村小。
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
从教红满地,何须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风雨过后,花园中的花朵已显得衰老,池塘边的草也在夜里变得郁郁葱葱。看花的地方不必因这花的衰败而感到恼怒。世间有多少事情,犹如邯郸之路那般曲折。远眺之下,尘埃暗暗飞舞,几株烟雾缭绕中的树木和小村庄映入眼帘。斜阳暂时停驻,愿在花间为我留下光辉。纵使满地红花,也不必去扫除。

注释:

  • 摧残:指风雨对花园的破坏与摧残。
  • 花老:花朵因风雨而凋零、衰败。
  • 邯郸道:出自《庄子》,比喻人生的曲折与艰难。
  • 暗尘:指空气中的尘埃。
  • 数点烟中:形容在薄雾中隐约可见的景象。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留照:留下光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郯,宋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以抒情诗和咏物诗见长,作品中常有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诗人经历一场风雨之后,借花园的景象抒发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诗歌鉴赏:

《感皇恩》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开篇以“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揭示了自然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花园中的花朵虽然因风雨而凋零,但池塘边的草却在夜里显得更加青翠,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新生,尽管美好事物会凋谢,但生命依旧在继续。诗中提到“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使人意识到不应因短暂的美好而感到惋惜,反而要学会欣赏过程中的每一刻。后面的描写中,“数点烟中树水村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淡泊,与小村庄的烟雾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生活的点滴都是值得珍惜的。最后“从教红满地,何须扫”,则是对当下的满足与接受,强调了即使满地的红花也无需强求完美,享受眼前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风雨侵袭,花园中的花朵已经衰老。
    • “绿遍池塘夜来草”:夜里草木茂盛,绿意盎然。
    • “看花何处,莫被此花相恼”:看花的地方,不必为花的衰败而烦恼。
    • “世间多少事,邯郸道”:世间事物的复杂与曲折。
    • “凭远下临,暗尘飞绕”:远眺之下,尘埃飞舞。
    • “数点烟中树水村小”:烟雾中隐约可见的小村庄。
    • “斜阳且住,为我花间留照”:夕阳停留,为花儿留下一抹光辉。
    • “从教红满地,何须扫”:即便满地红花,也无须打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园的景象比作人生的缩影,展现生命的脆弱。
    • 拟人:花仿佛有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对仗:如“数点烟中树水村小”,形成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感悟,即使面临无常与衰败,仍需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挫折与挑战。
  • :代表青春和美好,亦象征生命的脆弱。
  • 池塘:象征生命的另一种滋养与希望。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烟雾和村庄:代表生活的宁静与简单,体现诗人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雨半摧残,一园花老”中的“花老”指的是什么?

    • A. 花朵的衰败
    • B. 花朵的繁盛
    • C. 花的颜色
    • D. 花的香气
  2. 诗中提到的“邯郸道”主要象征什么?

    • A. 旅行的艰辛
    • B. 人生的曲折
    • C. 自然的美好
    • D. 家乡的景色
  3. “从教红满地,何须扫”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整理的热衷
    • D. 对红花的嫌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
  • 杜甫《春望》:描绘了国家动荡中的个人感受,与《感皇恩》的生活哲学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