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时间: 2025-01-01 11:2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 张栻 〔宋代〕
又书稍去眼,日夕是微凉。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 平生会心处,於此故难忘。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
白话文翻译:
渐渐地,书本从眼前移开,傍晚时分带来了微微的凉意。 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清风似乎为我而生,长久不息。 渔夫在浓密的树荫下休息,归家的人们跨过浮桥。 抬头仰望,银河清晰可见,低头俯瞰,群山苍翠。 这一生中,让我心领神会的地方,至今难以忘怀。 曾听说水东的美景,岩石和山峦仿佛隐藏着天地的秘密。 难道没有一天的闲暇,勇敢地前往,随意漫步。 民众的疾苦尚未得到解决,我怎敢怀有安乐的念头。 天边的云彩看起来很美,似乎预示着雨水的吉祥。 如果秋天能有好的收成,晚年或许还能自强不息。 我将随着农家的鼓声,一路经历水云之间的乡野。
注释:
- 旦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
- 徙倚:徘徊,流连。
- 樾:树荫。
- 浮梁:浮桥。
- 河汉:银河。
- 会心:领悟,心领神会。
- 水东胜:指水东地区的美景。
- 民瘼:民众的疾苦。
- 秋成:秋天的收成。
- 岁晚:晚年。
- 农家鼓:农家的鼓声,象征农耕生活。
诗词背景:
张栻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这首诗创作于七月的一个傍晚,诗人登上湘南楼,远眺自然景色,内心感慨万千。诗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透露出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清风”、“河汉”、“群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的情感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沉,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平生会心处”和“民瘼未渠补”等句,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责任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书稍去眼,日夕是微凉。”:诗人放下书本,感受到傍晚的微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
- “高楼一徙倚,清风为我长。”: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上,享受清风的吹拂,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 “渔父荫深樾,归人度浮梁。”:描绘了渔夫在树荫下休息,归家的人们跨过浮桥的景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通过仰望银河和俯瞰群山,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平生会心处,於此故难忘。”: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刻的深刻体验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 “旧闻水东胜,岩峦发天藏。”:回忆起曾经听说过的水东美景,岩石和山峦仿佛隐藏着天地的秘密。
- “岂无一日暇,勇往聊徜徉。”:表达了诗人渴望有闲暇时间,勇敢地前往探索的愿望。
- “民瘼未渠补,况敢怀乐康。”:反映了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关切,以及对自己安乐生活的克制。
- “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通过描绘天边的云彩,预示着雨水的吉祥,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秋成傥可期,岁晚或自强。”: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丰收的期待,以及晚年自强不息的决心。
- “当从农家鼓,一历水云乡。”:诗人希望随着农家的鼓声,一路经历水云之间的乡野,体验农耕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清风为我长”,将清风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仰看河汉明,俯视群山苍”,通过上下句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云彩预示着雨水的吉祥。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对民众疾苦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中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宁静和自由。
- 河汉:银河,象征着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 群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永恒。
- 云物:云彩,象征着变化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清风为我长”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内容的关切? A. 自然美景 B. 民众疾苦 C. 个人情感 D. 社会风气
-
诗中的“天边云物佳,似复为雨祥”预示着什么? A. 雨水的吉祥 B. 战争的胜利 C. 疾病的痊愈 D. 旅行的顺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七月旦日晚登湘南楼》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感,但张栻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民众疾苦的关切,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对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宋代文学史》: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有助于理解张栻诗歌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