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和吴镜予重九原韵》
时间: 2024-09-19 20:5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是重阳,嗟予老病,流年镜里堪惊。
红叶黄花,悲秋心绪层层,沧桑阅尽兴亡史,
只铜驼,荆棘纵横。更伤心,如此江山,
狐鼠横行。嗟嗟十万黄巾,恐无家可恃,
那有归程,赤手空拳,问天天道何凭。
忧民尽是欺人语,看纷纷,
悍将骄兵,最难听,号冻啼饥,一片悲声。
白话文翻译:
又到了重阳节,感叹我已年老多病,光阴荏苒在镜中令我惊讶。
红叶和黄花交织,悲秋的情绪层层叠叠,经历了沧桑,见证了兴亡的历史,
只剩下铜驼一座,荆棘丛生。更让我伤心的是,这样的江山,
却让狐鼠横行。唉,十万黄巾军,恐怕再也没有家可依,
又何谈归路,赤手空拳,问天又能依靠什么。
关心百姓的说辞全是欺骗之语,看那纷繁复杂,
骄横的将领和强兵,最难听,号哭着冻饿,一片悲声。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流年:指时间的流逝。
- 铜驼:古代名将的雕像或纪念,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黄巾:指黄巾军,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军,象征着动乱和民众的苦难。
- 狐鼠横行:比喻小人得志,奸邪之徒横行。
- 赤手空拳:形容一无所有,无法依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希龄(1876-1939),字子华,号松庐,湖南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和教育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教育发展,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作者对国家动乱和个人老病的感慨,体现了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高阳台 和吴镜予重九原韵》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重阳节的感叹,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又是重阳,嗟予老病”,开篇即以个人的老病引入,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接着,“红叶黄花,悲秋心绪层层”,通过描绘秋天的红叶和黄花,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沧桑阅尽兴亡史”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似乎在诉说着国家的兴衰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狐鼠横行”描绘了当下社会的混乱,表达了对奸邪小人的愤慨和对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现实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又是重阳:重阳节的来临,带来了时间的感慨。
- 嗟予老病:感叹自己的年岁已大,身体多病。
- 流年镜里堪惊:在镜中看到岁月的流逝,感到惊讶。
- 红叶黄花,悲秋心绪层层:秋天的景色引发了层层的悲伤。
- 沧桑阅尽兴亡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国运的兴亡。
- 只铜驼,荆棘纵横:铜驼遗迹衰败,荆棘丛生,象征着没落。
- 更伤心,如此江山:对国家的现状更加感伤。
- 狐鼠横行:小人得志,社会混乱。
- 嗟嗟十万黄巾:对十万黄巾军的哀叹,象征着无家可归的百姓。
- 那有归程:无处可归,迷茫无助。
- 赤手空拳,问天天道何凭:孤身一人,问天何以依靠。
- 忧民尽是欺人语:关心百姓之言皆为虚假。
- 看纷纷,悍将骄兵:看那骄横的将领和士兵,令人心寒。
- 号冻啼饥,一片悲声:饥寒交迫,悲声四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无奈与秋天的凋零相联系。
- 对仗:如“红叶黄花”与“号冻啼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叠加的“悲秋心绪层层”,深化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露了诗人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民生的苦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代表着传统与时间的流逝。
- 红叶黄花:象征秋天的凋零,带来悲伤的情绪。
- 铜驼:历史的象征,代表过往的辉煌与如今的没落。
- 狐鼠:象征奸邪小人,反映社会的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 A. 七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D. 十二月
-
诗中提到的“黄巾”象征着什么?
- A. 风光
- B. 农民起义
- C. 诗人
- D. 吉祥物
-
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无所谓
- C. 愤怒与忧虑
- D. 轻松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熊希龄的《高阳台》和杜甫的《秋兴八首》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国家乱象的忧虑,但熊希龄更倾向于个人的感慨,而杜甫则通过更为宏观的视角展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虽有相似但各有特点,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熊希龄诗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