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代杨若衡寄外》
时间: 2024-09-19 20:5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代杨若衡寄外
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
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
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
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
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唫边。
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
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
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
白话文翻译:
别离后已是销魂,诗词还寄托于此,怨恨东风迟迟未送来情信。
枝头啼鸣的黄莺,惊醒了我刚刚圆满的美梦。
王孙并不怨恨归期的误差,恨的是天涯芳草年年复年。
更何况在明月照耀的楼头,遥望万里胡天。
飞鸿不必在意那遥远的关山,只要写下“相思”二字,已到唫边。
绿意嫉妒红色的愁眉,故乡的消息依旧如昔。
知道你如冰雪般的周旋自如,怎能让归鞭不在春天之前。
早已安排好指点银妆,再重整金钿。
注释:
- 销魂:形容思念之情非常深沉、难以自已。
- 鸾笺:指用来写信的纸,鸾是一种美丽的鸟,象征信笺的美丽和情感。
- 王孙:指贵族子弟,这里特指诗中所提及的情人。
- 芳草:指美好的情感和记忆,常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爱情。
- 飞鸿:指鸿雁,象征书信的传递和思念的悠远。
典故解析:
- 明月楼头:古诗中常用月亮和楼阁来表现思念,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飞鸿:古代诗歌中常用鸿雁来寄托思念之情,象征着远方的信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汉民(1879-1936),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革命家,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参与了辛亥革命。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传统古典的韵味,也有现代的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胡汉民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以“别已销魂”开篇,强烈的情感立即抓住读者的注意。接着,诗人用“枝上啼莺”,生动描绘了春景与内心的冲突,啼莺惊醒了梦,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失落。
“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隐喻着对友人重逢的期待与对相思的痛苦。诗中“飞鸿休管关山远”,则展现了一种对距离的淡然与坚韧,尽管相隔万里,思念依旧如影随形。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动中,构建出一种既有个人情感又有普遍共鸣的氛围,体现了传统诗词典雅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已销魂词还寄”:分别后内心的苦痛仍在,想要寄出情感的词句。
- “怨东风待拂鸾笺”:抱怨东风未能及时送信。
- “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枝头的黄莺叫声打破了美梦的宁静。
- “王孙不恨归期误”:表达对归期的不满。
- “恨天涯芳草年年”:对时光的怨恨,年年芳草,意指青春易逝。
- “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在明月下,感受到更深的孤独与思念。
- “飞鸿休管关山远”:不在意距离的遥远,重在心中的思念。
- “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绿意嫉妒红色的愁眉,故乡的消息依旧如昔。
- “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了解你如冰雪般的冷漠,归来不在春天之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飞鸿,展现了相思的深刻。
- 拟人:将春风、莺鸟等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运用对仗,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离别、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描写,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青春的怀念,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气息和希望,同时也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
- 啼莺:春日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美好,却又突显了思念的苦涩。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念,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人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高阳台》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胡汉民
c) 杜甫
答案:b -
“飞鸿休管关山远”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距离的无奈
b) 对友情的冷漠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鸾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写信的纸
c) 一种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胡汉民的《高阳台》均表现了浓厚的思乡及思念之情,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对家乡的思念,而《高阳台》则更多地涉及离别与重聚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胡汉民相关传记和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