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雏伶黄翠芳演少华山剧,为朱大可作》
时间: 2025-01-06 15:02: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题雏伶黄翠芳演少华山剧,为朱大可作
作者: 顾宪融
莺舌能圆,蟾眉解逗,十三蹙锦韶华。
小朵痴云,何心绿到天涯。
筝边世界懵腾里,况梨园一剪柔怀。
灿香氍,点点银星,逼吐琼花。
芙蓉帐外春魂冶。
怎东风薄倖,吹老胡麻。
搓粉光阴,自怜还自怜他。
金炉永夜同呵手,恨灵娲牒谱参差。
最消凝朱十风流,倚醉红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莺舌柔和,蟾眉轻扬,十三岁的她如同华丽的锦缎一般美丽。她就像那小朵痴迷于云彩的花朵,心思却飘向了遥远的天涯。在筝声环绕的世界中,梨园的柔情更加显得珍贵。夜空中点点星光,仿佛在争相吐露出琼花的芬芳。
在芙蓉帐外,春的气息如醉人般浓郁。然而,东风却无情地将美好吹散,仿佛把青春的胡麻吹老了。光阴如搓粉般流逝,我对自己的怜惜也只能自怜。夜里,金炉中的火焰与我握手相伴,怨恨着灵娲的牒谱如此不齐。最终,最消磨的是那凝聚着朱色的风流,我只能倚着醉意在红莎上沉沉入睡。
注释
- 莺舌:指鸟声悦耳,形容女子声音甜美。
- 蟾眉:美人的眉毛,形容女子眉目如画。
- 十三蹙:指女子年少美丽,蹙为皱,形容娇嫩。
- 梨园:指戏曲界或演艺界。
- 灿香氍:指香气扑鼻的美好事物。
- 芙蓉帐:指美丽的帐子,象征温馨的环境。
- 胡麻:指年华,暗喻青春的消逝。
- 灵娲:神话中的女神,代表创造与憎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61-1936),字贞白,号铁峰,晚号恭斋,江苏常州人。顾宪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常以婉约清丽见长,擅长描绘女性之美与情感,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20世纪初,恰逢民国年间,社会变革剧烈。诗人为黄翠芳演出的《少华山剧》所动,借以表达对青春、美和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思考。
诗歌鉴赏
《高阳台》是一首充满青春气息与艺术情怀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一位年轻女子的美丽与心境,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与意象,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极具美感。开篇的“莺舌能圆”与“蟾眉解逗”便生动地勾勒出女子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带我们走入了一个既美丽又略显忧愁的世界。通过“东风薄倖”与“搓粉光阴”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虽然美好短暂,却又是如此珍贵。
整首诗在艺术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反思,成为了一幅生动的青春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莺舌能圆,蟾眉解逗:比喻女子的声音如莺鸟般甜美,眉目如蟾蜍般妩媚。
- 十三蹙锦韶华:形容年轻女孩的美丽,十三岁正是青春年华。
- 小朵痴云,何心绿到天涯:小花对云的眷恋,反映了少女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
- 筝边世界懵腾里:在音乐的氛围中,诗人感受到了迷惘与柔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莺舌”“蟾眉”,形象生动。
- 拟人:如“何心绿到天涯”,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灿香氍,点点银星”,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青春的美丽与短暂展开,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展现出一种既浪漫又略显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舌:象征着美妙的声音和青春的活力。
- 蟾眉:代表女子的美丽与妩媚。
- 芙蓉帐:象征着温暖、柔和的环境与情感。
- 胡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莺舌能圆”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 A. 女子的声音
- B. 女子的舞姿
- C. 女子的眼睛
-
“东风薄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好的渴望
- B. 对青春流逝的无奈
- C. 对爱情的幻想
-
诗中提到的“灵娲”指的是谁?
- A. 一位神话中的女神
- B. 一位古代女子
- C. 一位历史人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同样描绘了青春与爱情,语言华美。
- 李清照的词作: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如梦令》李清照:同样表现对青春与爱情的感慨,风格却更为直接。
- 《蝶恋花》欧阳修: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顾宪融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