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
时间: 2024-09-19 21:2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
作者: 张说 〔唐代〕
千龄逢启圣,万域共来威。
庆接郊禋后,酺承农事稀。
御楼横广路,天乐下重闱。
鸾凤调歌曲,虹霓动舞衣。
合声云上聚,连步月中归。
物睹恩无外,神和道入微。
镐京陪乐饮,柏殿奉文飞。
徒竭秋云影,何资春日晖。
白话文翻译:
在这千年一遇的盛世,天下共享威德。
庆典在祭祀之后举行,饮宴时农事稀少。
宫楼横跨广阔的道路,天乐在重门之内飘扬。
鸾凤在演奏乐曲,彩虹和霓裳在舞动。
合唱声在云间聚集,步伐轻盈似月中归来。
万物都感受到恩泽无处不在,神灵的和谐道理渗透于微细之处。
在镐京的宴会上饮酒作乐,在柏殿中奉上文采飞扬的诗篇。
徒然耗尽了秋天的云影,何以资春日的辉煌。
注释:
- 启圣:指开启圣明的时代。
- 郊禋:古代祭祀活动。
- 酺:指宴饮。
- 御楼:皇宫中的楼阁。
- 天乐:指天上音乐,形容气氛祥和。
- 鸾凤:指美好的乐器,象征吉祥。
- 合声:指合唱的声音。
- 镐京:古代的京城,今陕西省西安市。
- 柏殿:指皇宫中的殿堂,象征尊贵。
典故解析:
- 春中兴庆: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 农事稀:暗指春天人们更注重休闲和庆祝,不再忙于农作。
- 云上聚与月中归:传达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和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望,唐代诗人,曾任中书舍人等职。他的诗作风格豪放而清新,常以写景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应制于春季的庆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朝廷的盛大庆典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中兴庆宫的盛大宴会,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华丽与繁荣。从“千龄逢启圣,万域共来威”的开篇,诗人以宏大的气势引入,表达了对盛世的庆贺。接着,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如“鸾凤调歌曲,虹霓动舞衣”,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美丽。诗中多次运用对仗和排比手法,使得语言音律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诗人在描写宴会的同时,融入了对自然与神灵的思考,表达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尤其是“物睹恩无外,神和道入微”的句子,体现了诗人对恩泽和道理的深刻理解,显示出一种超脱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场宴会的描绘,更是对国家、人民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龄逢启圣:诗人感叹这个盛世来之不易,千年难遇。
- 万域共来威:各地共同感受皇权的威严与仁德。
- 庆接郊禋后:庆典在祭祀结束后举行。
- 酺承农事稀:宴会的举行使得农事较为稀少,暗指节日氛围。
- 御楼横广路:皇宫高楼矗立,广阔的道路通往四方。
- 天乐下重闱:天乐的音乐在重门内回荡,气氛愉悦。
- 鸾凤调歌曲:美妙的乐器演奏动听的曲子。
- 虹霓动舞衣:舞者的衣裳如彩虹般绚丽多彩。
- 合声云上聚:合唱的声音仿佛聚集在云间。
- 连步月中归:轻盈的步伐如同在月光下归来。
- 物睹恩无外:万物都感受到恩泽无处不在。
- 神和道入微:神灵的和谐与道理体现在细微之处。
- 镐京陪乐饮:在镐京一起畅饮作乐。
- 柏殿奉文飞:在柏殿中献上飞扬的文采。
- 徒竭秋云影:白白耗尽了秋天的云影。
- 何资春日晖:却无法回馈春日的光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鸾凤调歌曲,虹霓动舞衣”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美感。
- 比喻:将合声比作云上聚集,形象生动。
- 排比:多句式的排比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乐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龄:象征长久的时代与历史。
- 万域:代表广泛的地域与人民。
- 鸾凤:象征高雅与吉祥的乐器。
- 虹霓:象征美丽与多彩的舞姿。
- 秋云影:象征消逝的时光与轻盈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千龄逢启圣”意指什么? a) 时代的变迁
b) 盛世难遇
c) 百姓安居 -
“鸾凤调歌曲”中的“鸾凤”象征什么? a) 平凡无奇
b) 高雅与吉祥
c) 难以捉摸 -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个人情感
b) 国家繁荣与安乐
c) 自然景色
答案:
- b) 盛世难遇
- b) 高雅与吉祥
- b) 国家繁荣与安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
- 《登高》(王之涣): 展现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张说与杜甫:两位诗人在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上有相似之处,但张说更注重描绘盛大的宴会场景,而杜甫则多描写战争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