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
时间: 2025-01-19 21:5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名出汉阴,禅阁跨香岑。
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
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
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
旧知青岩意,偏入杳冥心。
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声卓著的高僧,他隐居在风景如画的寺庙中,周围群山环绕,长河蜿蜒流淌。清晨的云峰变化莫测,夜晚的风中传来吟唱的声音。龙池中水满而碧,苍松掩映着幽深的小径。诗人回忆起与这位高僧曾经的情谊,心中感到深深的孤寂与思索。诗的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与高僧的陪伴已成奢望,决定脱去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
注释:
- 汉阴:指汉代的阴山,象征高名。
- 禅阁:指修行的寺庙,禅宗的地方。
- 香岑:香气四溢的山岑,多形容山间的幽美环境。
- 碧湫:指碧绿的深潭。
- 龙池:形容水深而清澈的池塘。
- 青岩意:旧时青岩的情意,指与高僧的旧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710年-779年),字子容,号山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后归隐山林。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山水、隐逸为题材,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说隐逸生涯的某个时刻,反映了他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幽静生活的渴望。诗中体现了他对世俗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宗教场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开篇的“高名出汉阴”引出高僧的卓越声望,紧接着描绘的“禅阁跨香岑”,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灵动的自然美。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禅意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环境对心灵的影响。尤其是“云峰晓灵变,风木夜虚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自然的变化与声音,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声,使得他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获得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
最后两句“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则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告别,表达了对自由与灵魂升华的渴望。通过这首诗,张说不仅表现了对高僧的敬仰,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类在自然与内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名出汉阴:引出高僧的声名,古代隐士往往与高山大川相伴。
- 禅阁跨香岑:描写寺庙坐落在香气四溢的山崖上,生机盎然。
- 众山既围绕,长川复回临:群山环绕,长河蜿蜒,展现出自然的壮丽。
- 云峰晓灵变:晨雾中的山峰变化多端,象征着禅宗的无常。
- 风木夜虚吟:夜晚的风吹动树木,仿佛在低吟细语,增添了神秘感。
- 碧湫龙池满:水面碧绿,龙池注满,象征着丰盈与宁静。
- 苍松虎径深:苍翠的松树下,小径幽深,暗示着修行的艰辛。
- 旧知青岩意:回忆与高僧的旧情,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偏入杳冥心:内心深处的思索与孤独,似乎是在追寻更高的境界。
- 何由侣飞锡:感叹无法再与高僧相伴,表达对灵魂自由的渴望。
- 从此脱朝簪:决心放弃世俗的身份,追求心灵的解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峰晓灵变”,将云峰的变化比作灵动的生命。
- 拟人:夜风“吟唱”,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碧湫龙池满,苍松虎径深”,表现出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高僧的形象,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将自然与人心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宗哲学。
意象分析:
- 高名:象征着卓越与成就。
- 禅阁:代表了安宁与修行的空间。
- 香岑、云峰:自然的美与灵动,寓意着心灵的升华。
- 碧湫、龙池:象征着生命的丰盈与宁静。
- 苍松、虎径:隐喻修行的孤独与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禅阁”主要指什么?
- A. 书房
- B. 修行的寺庙
- C. 住宅
- D. 教室
-
“何由侣飞锡”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对高僧的追忆
- B.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朋友的思念
-
诗中的“碧湫龙池满”意在描绘什么?
- A. 清澈的水
- B. 幽深的潭水
- C. 迷人的风景
- D. 繁茂的植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张说的《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注重于秋天的宁静与清幽,而张说则通过更为丰富的意象,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