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州冬日早衙》
时间: 2025-01-19 15:5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州冬日早衙
作者: 张说 〔唐代〕
城外宵钟敛,闺中曙火残。
朝光曜庭雪,宿冻聚池寒。
正色临厅事,疑词定笔端。
除苛囹圄息,伐枳吏人宽。
河内功犹浅,淮阳疾未安。
镜中星发变,顿使世情阑。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外,夜里的钟声逐渐消退,闺房中的早晨火光也已残余。
晨光照耀着院中的白雪,昨晚的寒冷依然在池边聚集。
我正色坐在厅堂处理政务,心中对词句的选择产生疑惑。
希望能解除苛刻的囚禁,宽恕那些伐木的官吏。
河内的功业仍显得浅薄,淮阳的局势也未能安定。
镜中的星光已经变幻,这让我对世事感到无奈。
注释:
- 宵钟:夜里的钟声。
- 闺中:指闺房,通常指女子的住处。
- 曙火:晨光,指早晨的火光。
- 正色:端正的神态,形容处理政务时的严肃态度。
- 囹圄:监狱,囚禁的地方。
- 伐枳:比喻对待百姓的苛刻措施。
- 河内、淮阳:地名,指当时的行政区划,象征政局的稳定与否。
- 镜中星:比喻星辰的变化,引申为世事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字子真,号山人,世称“张子真”。他以诗歌著称,同时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张说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常常反映出他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日的早晨,反映了作者在处理政务时的心境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冬日的清冷与晨光的照耀形成对比,寓意着在困境中仍然希望能够改善社会现状。
诗歌鉴赏:
《相州冬日早衙》是一首描绘冬日清晨的诗,张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政治生活中的沉重心情。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宵钟的敛声和闺中火光的残余,勾画出一幅宁静而略显寒冷的画面。接着,诗人用“朝光曜庭雪,宿冻聚池寒”来对比晨光的明亮与池水的寒冷,传达出一种对温暖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的寒冷,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困境和不安。
在处理政务时,诗人表现出一种严肃的态度,心中却充满了疑惑和不安。他希望能够解除对百姓的苛刻囚禁,呼唤宽恕与仁爱,表现出他对民生的关切。同时,诗中提到的“河内功犹浅,淮阳疾未安”,不仅揭示了政务的复杂,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最后一句“镜中星发变,顿使世情阑”,通过镜中的星象变化,象征着世事的无常与不确定,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深切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诗人在静谧的冬日清晨对社会、政治的深思与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外宵钟敛:夜晚的钟声逐渐消失,暗示时间的流逝。
- 闺中曙火残:早晨的火光已经残余,传递出一种孤寂感。
- 朝光曜庭雪:晨光照耀白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希望。
- 宿冻聚池寒:昨夜的寒冷依然存在,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困境。
- 正色临厅事:诗人在严肃的气氛中处理政务,体现出责任感。
- 疑词定笔端:在写作时产生疑惑,表现出心中对政务的思考。
- 除苛囹圄息:希望解除对百姓的苛刻监禁,传达出对民生的关怀。
- 伐枳吏人宽:希望对待百姓能够宽容,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河内功犹浅:表达对政务成果的不满,隐喻政局的不稳定。
- 淮阳疾未安:说明社会动荡,政务未能顺利进行。
- 镜中星发变:星象变化,象征世事的变迁,引发诗人的忧虑。
- 顿使世情阑: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内心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如“朝光曜庭雪”与“宿冻聚池寒”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 象征:镜中星的变化象征着世事的动荡不安,寓意深远。
- 拟人:通过“疑词定笔端”展现诗人的思考过程,赋予文字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政治生活中的责任与忧虑展开,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对百姓命运的关怀。通过冬日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在困境中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展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外宵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闺中曙火:代表温情与宁静,但也暗示孤独。
- 庭雪:象征纯洁与无辜,同时也反映出寒冷的现实。
- 池寒:代表着社会的冷漠与不安。
- 镜中星: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世事,暗示对未来的担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城外宵钟敛”的意思是? A. 夜晚的钟声响起
B. 夜晚的钟声消失
C. 白天的钟声响起
D. 清晨的钟声 -
“河内功犹浅,淮阳疾未安”表达了什么? A. 政治局势稳定
B. 政务成果不显著
C. 诗人对民生的满意
D. 诗人对未来的乐观 -
诗中提到的“镜中星发变”暗示了什么? A. 世事的稳定
B. 世事的无常与变化
C. 星辰的美丽
D. 诗人的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张说的《相州冬日早衙》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但张说更侧重于个人的政治责任,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张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