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时间: 2025-01-04 09:31:36

池如明镜月华开,山学香炉云气来。

神藻飞为鶺鴒赋,仙声飏出凤凰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作者: 张说 〔唐代〕

池如明镜月华开,
山学香炉云气来。
神藻飞为鶺鴒赋,
仙声飏出凤凰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大哥山池的美丽景色。池水如同明镜,映照着月光;山峰如同香炉,袅袅升起的云气缭绕其间。水中神奇的藻类飞舞,宛若鶺鴒在吟唱;仙乐从凤凰台飘荡而出,令人陶醉。


注释:

  • 明镜:指清澈的水面,能够清晰地反射出月光。
  • 香炉:比喻山的形状,像香炉一样。
  • 云气:形容云雾缭绕,气氛渲染。
  • 神藻:神奇的水藻,可能指美丽的景象。
  • 鶺鴒: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声音。
  • 仙声:指美妙的音乐或声音,给人一种超凡的感觉。
  • 凤凰台: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与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约660年-740年),字公愿,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曾任宰相,因其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格多样,兼具豪放和细腻,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说应玉真公主的邀请,与她一同游览大哥山池时所作。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们常通过游山玩水的方式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池如明镜月华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池水的清澈与皎洁的月光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而“山学香炉云气来”则将山的形态与香炉相比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山的壮美和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后两句“神藻飞为鶺鴒赋,仙声飏出凤凰台”则将自然景物与音乐结合,神藻在水中飞舞,似乎在吟唱,仙乐从高处飘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捕捉,展示了张说卓越的艺术才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如明镜月华开:池水如同清澈的明镜,映照出皎洁的月光,展现出宁静的夜晚景象。
  2. 山学香炉云气来:山的形态仿佛在模仿香炉,升起的云雾如烟气般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3. 神藻飞为鶺鴒赋:水中的藻类如同鶺鴒在吟唱,表现出自然界的灵动与活力。
  4. 仙声飏出凤凰台:仙乐从高处的凤凰台飘荡而出,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学香炉”,通过比喻增强了山的形象感。
  • 拟人:将“神藻”赋予了生命,增强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和意象都相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感情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镜:象征清澈和平静的心境。
  • 香炉:象征宁静和高雅。
  • 神藻:象征自然的灵动。
  • 凤凰台:象征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如明镜”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池水清澈
    B. 池水浑浊
    C. 池水波动

  2. “山学香炉云气来”中“香炉”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月亮
    B. 山的形态
    C. 池水

  3. 诗中提到的“仙声”来自哪里? A. 池边
    B. 凤凰台
    C. 山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张说的《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山水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水的清澈和音声的仙气,后者则着重于秋天的寂静和内心的宁静。两者都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各有侧重,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