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时间: 2025-01-14 08:09:19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陇山途中所见所感。他从一个驿站赶往另一个驿站,骑马如同星星般流转。清晨出发于咸阳,傍晚时分来到了陇山之巅。陇水的哀鸣声让人愁苦,沙尘扑面而来,马儿因奔走而满身是汗,雾霭与露水凝结在貂皮衣上。西方的某家子弟,自称是新封的侯爵。前一个月我从安西出发,路途无停留。都护还未到达,来时在西州。十天走过沙碛,整天风不停息。马儿在碎石中奔跑,四蹄都流出了鲜血。为王事远行,自己却没有任何所求。也知道边塞的艰苦,岂是为了妻子而谋?山口的月亮快要升起,先映照了关城的楼阁。溪流与松风,在静谧的夜晚相互轻吟。依靠着归家的梦,边塞的忧虑颇多。与朋友携手同行,便不再担心前路漫漫。

注释:

字词注释:

  • 驿骑:驿站的骑兵,指代赶路的人。
  • 陇水:陇山的水,象征着诗人所经历的艰难和孤独。
  • 沙尘:沙土和尘埃,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都护:边疆的统治官员,负责军政事务。
  • 塞垣:边塞的墙垣,象征战争与离别。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新封侯”可能暗指当时的封爵制度,表现出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万里奉王事”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使命感,士人常以王命为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763年,卒年不详,以其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著称。他的诗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出征之时,表现了他在艰苦的征途上,面对自然险恶与内心孤独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士人们多为国家征战,离乡背井,饱受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这首《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陇山途中跋涉的艰辛与忧愁。诗的开头“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形象地展现了奔波不息的旅程,令人感受到那种急促与匆忙。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更为沉浸在这份孤独与忧愁之中,“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水流的哀鸣与旅途的艰辛交织,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沙尘、雾露等,既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虑与负担。特别是“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以极为生动的画面传达出旅途的艰难,令人感同身受。

从情感上看,诗人虽身处边疆,但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构成了他内心深处的坚韧。他在“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令人动容。同时,对于家庭的思念与责任感也在“岂为妻子谋”中隐约流露,表现出他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豪情与细腻的结合,体现了对生命、对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描绘了旅途的漫长和迅速,驿骑如星星般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
  2.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时间的流转,从清晨出发,到傍晚到达陇山,反映出旅程的辛苦。
  3.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陇水的声音让人感到忧愁,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愁苦。
  4.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自然环境的恶劣,马儿满身是汗,诗人自己也受到影响。
  5.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提到封爵的士人,反映出当时士人的功名心。
  6.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展示了漫长的旅程,诗人未曾停歇。
  7.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让人感受到边疆守卫的艰难与等待。
  8.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十天的旅途,风沙肆虐,环境的恶劣。
  9.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生动地描绘出马儿奔跑的艰辛,血流如注,令人心痛。
  10.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11.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虽然艰苦,诗人并不为家庭考虑,突显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2.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月亮即将升起,照亮关城,暗示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13.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描绘出静谧的夜晚,溪流与风的声音交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14.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思乡之情愈加浓厚,离家在外的忧愁。
  15.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与友携手同行,不再担忧前路的艰难,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驿骑如星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行旅的急促。
  • 拟人:如“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边疆征途上的辛苦与忧愁,同时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家庭的思念,最终达成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驿骑:象征着奔波不息的生活状态。
  • 陇水:代表着孤独与愁苦,从自然中引发的情感共鸣。
  • 沙尘、雾露: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
  • 月亮与溪流:象征着希望与宁静,暗示着归家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岑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陇水”象征了什么?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富饶
    • D. 和平
  3.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 A. 花开
    • B. 雨水
    • C. 水流的呜咽
    • D. 雷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塞下曲》

诗词对比:

  • 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士人心中的豪情,但岑参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责任,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山河与人间的壮志。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与个人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 《岑参诗文集解析》

相关诗句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下一句是什么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上一句是什么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下一句是什么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上一句是什么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下一句是什么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上一句是什么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下一句是什么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上一句是什么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下一句是什么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上一句是什么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下一句是什么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上一句是什么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下一句是什么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上一句是什么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下一句是什么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上一句是什么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下一句是什么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上一句是什么

一驿过一驿,下一句是什么

驿骑如星流。上一句是什么

驿骑如星流。下一句是什么

平明发咸阳,上一句是什么

平明发咸阳,下一句是什么

暮及陇山头。上一句是什么

暮及陇山头。下一句是什么

陇水不可听,上一句是什么

陇水不可听,下一句是什么

呜咽令人愁。上一句是什么

呜咽令人愁。下一句是什么

沙尘扑马汗,上一句是什么

沙尘扑马汗,下一句是什么

雾露凝貂裘。上一句是什么

雾露凝貂裘。下一句是什么

西来谁家子,上一句是什么

西来谁家子,下一句是什么

自道新封侯。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