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妙相归将至杜浦堰舟中作》

时间: 2025-01-14 20:53:21

斜阳发东郭,初夜转西城。

寺阁疏钟动,渔村远火明。

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妙相归将至杜浦堰舟中作
作者: 陆游 〔宋代〕

斜阳发东郭,初夜转西城。
寺阁疏钟动,渔村远火明。
苍茫林霭灭,扑漉水禽惊。
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

白话文翻译:

夕阳从东面的郭外照射而来,夜色渐渐在西城上升起。
寺院的钟声在稀疏的树林中回荡,渔村里远处的火光闪烁明亮。
苍茫的林雾渐渐消散,水面上的鸟儿因惊扰而扑腾飞起。
渐渐地我感到离自己的住所越来越近,远远地听到过埭的船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阳:夕阳,西下的太阳。
  • :照射、显现。
  • 东郭:东面的城郭。
  • 初夜:初步进入夜晚。
  • 西城:西边的城池。
  • 寺阁:寺庙和楼阁。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渔村:捕鱼为生的村庄。
  • 远火明:远处的火光明亮。
  • 苍茫:辽阔的样子,这里形容林雾。
  •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 扑漉:扑腾、飞起的样子。
  • 渐喜:渐渐感到高兴。
  • 吾庐:我的家。
  • 过埭声:经过埭头的船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寺阁”、“渔村”是当时人们生活的常见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亲切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作品多反映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的创作生涯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宋时期,经历过战乱,故其诗歌常带有激昂的爱国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他在经历了漫长的政治失意与个人磨难后,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从舟中返回故乡的情景,表现了对故土的依恋与归属感。

诗歌鉴赏:

陆游的这首《自妙相归将至杜浦堰舟中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归家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诗中开篇即以“斜阳”与“初夜”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惆怅的氛围。随着夕阳的西沉和夜色的降临,诗人通过描写寺阁的钟声、渔村的火光,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温馨与安宁。

进一步,诗中的“苍茫林霭灭”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水禽的惊飞则反映了夜色降临时的动荡感,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两句“渐喜吾庐近,遥闻过埭声”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从对周围景物的细腻观察中,渐渐感受到归家的喜悦,远远听到船只的声音,心中不禁涌起了温暖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与归属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画面感,是陆游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阳发东郭”:描写夕阳的光线从东边的城郭照射出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 “初夜转西城”:夜幕初降,西边的城池也开始笼罩在夜色中。
  • “寺阁疏钟动”:在幽静的环境中,寺庙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
  • “渔村远火明”:远方的渔村透出温暖的火光,营造出生活气息。
  • “苍茫林霭灭”:树林中的雾气逐渐消散,暗示夜晚的到来。
  • “扑漉水禽惊”:水面上的鸟因惊动而飞起,表现出动静结合的美感。
  • “渐喜吾庐近”:逐渐感受到离家的距离在缩短,内心充满喜悦。
  • “遥闻过埭声”:远远听到船只经过埭头的声音,增添了归乡的期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没有明显的比喻,但通过景象的变化表达情感。
  • 拟人:水禽的惊飞,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斜阳发东郭,初夜转西城”,形成了和谐的音韵与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归家路上的思绪与情感,传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归属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寺阁: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渔村:代表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
  • 水禽:象征自然的自由与灵动。
  • 吾庐:象征归属与温暖的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阳”指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太阳?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D. 深夜

  2. 诗人通过什么声音来表现归家的喜悦?
    A. 鸟鸣
    B. 钟声
    C. 船声
    D. 风声

  3. “苍茫林霭灭”中,“霭”指的是什么?
    A. 雨
    B. 雾气
    C. 云彩
    D. 灰尘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送友人》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李白的诗歌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陆游更加细腻,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场景,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豪放与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同的风格与气质。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