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 杨果 〔金朝〕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 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白话文翻译:
在战乱频繁的壬辰年,我穿越了这片充满战争痕迹的土地, 北邙山的原野上,新坟累累,墓地不断增加。 到了寒食清明时节,几家哀哭声声, 询问之下,发现他们都是陈亡的亲人。
注释:
- 干戈丛里:指战乱频繁的环境。
- 壬辰:指壬辰年,具体年份需结合历史背景。
- 原上累累冢墓新:形容墓地众多,新坟不断增加。
- 寒食清明: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祭扫坟墓。
- 陈亡人:指已故的人,特别是指在战争中丧生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果,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战乱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注。这首诗反映了金朝末年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登临北邙山时,目睹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发对战争和死亡的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北邙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诗中“干戈丛里过壬辰”一句,即点明了战乱的时代背景,又暗示了诗人亲身经历的苦难。“原上累累冢墓新”则进一步以视觉形象强化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后两句“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更是以节日的哀思和家庭的悲痛,深化了全诗的悲情色彩,使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干戈丛里过壬辰”:点明时代背景,壬辰年战乱频繁,干戈象征战争。
- 第二句“原上累累冢墓新”: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新坟累累,象征死亡。
- 第三句“寒食清明几家哭”:节日哀思,几家哭声,反映人民悲痛。
- 第四句“问来都是陈亡人”:揭示哭声背后的原因,都是因战争而亡的亲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干戈丛里”比喻战乱环境。
- 意象:“累累冢墓新”形象描绘战后墓地。
- 对仗:“寒食清明”与“几家哭”形成情感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通过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意象分析:
- 干戈:象征战争。
- 冢墓:象征死亡和哀悼。
- 寒食清明:象征哀思和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干戈丛里过壬辰”中的“壬辰”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年份 B. 一个节日 C. 一个地名 D. 一个历史事件
-
诗中“原上累累冢墓新”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战后的墓地 C. 丰收的田野 D. 热闹的市场
-
诗中“寒食清明几家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哀伤 D. 惊讶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果的《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杨果的诗更侧重于对死亡和哀悼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金朝的文学背景和杨果的生平。
- 《金诗选》:收录了杨果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