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岘山秋晚图 杨果 〔金朝〕 江水江花绕大堤,太平歌舞习家池。而今风景那堪画,落日空城鸟雀悲。
白话文翻译:
江水环绕着大堤,江花盛开,太平时期人们在习家池畔载歌载舞。然而现在的风景却难以入画,落日下的空城,鸟雀的悲鸣声声入耳。
注释:
- 江水江花:指江边的流水和盛开的花朵。
- 大堤:指江边的高堤。
- 太平歌舞:形容太平时期的欢乐景象。
- 习家池: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是古代著名的游览胜地。
- 那堪画:难以描绘,形容景象凄凉。
- 落日空城:夕阳下的空旷城市,形容战乱后的荒凉。
- 鸟雀悲:鸟雀的悲鸣,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果(约1185-1269),字无咎,号西庵,金末元初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战乱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此诗可能创作于金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诗人通过描绘岘山的秋景,抒发了对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金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岘山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岘山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太平时期的欢乐景象,江水环绕大堤,江花盛开,人们在习家池畔载歌载舞。然而,后两句却笔锋一转,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落日下的空城,鸟雀的悲鸣声声入耳,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水江花绕大堤:描绘了江边的流水和盛开的花朵,环绕着高堤,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太平歌舞习家池:形容太平时期的欢乐景象,人们在习家池畔载歌载舞,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怀念。
- 而今风景那堪画:然而现在的风景却难以入画,形容景象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 落日空城鸟雀悲:夕阳下的空旷城市,鸟雀的悲鸣声声入耳,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慨。
修辞手法:
- 对比: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太平时期的欢乐景象,后两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拟人:将鸟雀的悲鸣拟人化,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岘山秋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 江水江花: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太平盛世。
- 落日空城:凄凉的景象,象征着战乱后的荒凉。
- 鸟雀悲:悲鸣的鸟雀,增添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习家池”位于哪个城市? A. 襄阳市 B. 武汉市 C. 宜昌市 D. 荆州市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A. 江水江花绕大堤 B. 太平歌舞习家池 C. 而今风景那堪画 D. 落日空城鸟雀悲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杨果《岘山秋晚图》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 杨果《岘山秋晚图》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金诗选》
- 《杨果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