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时间: 2024-09-19 20:57:16

春去牡丹空。

谁继芳秾。

彩云香散画阑风。

唤起诗人供一笑,绝艳难逢。

题品断肠中。

心事谁同。

千年溱洧自流东。

折得芳华人不见,幽恨无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作者:王旭〔元代〕
春去牡丹空。谁继芳秾。彩云香散画阑风。唤起诗人供一笑,绝艳难逢。
题品断肠中。心事谁同。千年溱洧自流东。折得芳华人不见,幽恨无穷。

白话文翻译:

春天过去了,牡丹花已枯萎,谁能继承这美丽的芬芳呢?彩云的香气散去,画阑风吹拂。只愿能唤起诗人一笑,却发现如此绝艳的美丽难以再逢。我的心情如同题写在断肠之中,心事又有谁能理解?千年流逝,溱洧河水依旧向东流去。即使折得了芳华,可人却再也看不见,幽怨的情感无穷无尽。

注释:

  • 牡丹:象征富贵和美丽的花卉。
  • 芳秾:芬芳的花朵。
  • 彩云:形容美丽的云彩。
  • 画阑:指装饰性的栏杆或窗户。
  • 溱洧:古代的河流,象征时间的流逝。
  • 绝艳:指极其美丽的事物,难以再遇。

典故解析:

  • 溱洧自流东:溱洧是古代著名的河流,象征时间和生命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 断肠:形容心中极度悲痛,源自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旭是元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他的诗词常常用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对春天和花卉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通过对春天和牡丹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去花凋的无奈与惆怅。诗中以“春去牡丹空”开篇,直接点明了春天的逝去与花开的短暂,给人一种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接着,诗人通过“谁继芳秾”的疑问,表达了对美丽事物继承者的渴望与无奈,仿佛在问谁能延续这份美丽。此后,“彩云香散画阑风”描绘了春日景色的消逝,营造出一种轻盈却令人忧伤的氛围。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心事的孤独感,“心事谁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千年溱洧自流东”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尽管事物流逝,但诗人内心的“幽恨无穷”却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感受到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春去牡丹空”:春天过去了,牡丹已然凋谢,暗示美好的事物已不复存在。
    • “谁继芳秾”:感慨无人能继承这份美丽。
    • “彩云香散画阑风”:描绘春日的美景已然消散,感叹美好的瞬间易逝。
    • “唤起诗人供一笑”:希望能唤起诗人的一丝欢笑。
    • “绝艳难逢”:美丽的事物难以再遇。
    • “题品断肠中”:心情如同写下的诗篇般悲痛。
    • “心事谁同”:内心的情感无人能理解。
    • “千年溱洧自流东”:时间的流逝依旧,似乎在强调无常。
    • “折得芳华人不见,幽恨无穷”:即使抓住了美好,却已无处可寻,内心的恨意绵延无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与春天相联系,传达美好与时间流逝的对立。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美丽与富贵,代表了易逝的美好。
  • 彩云:代表了短暂的美好与梦幻。
  • 溱洧: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断肠:象征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浪淘沙令》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旭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春去牡丹空”的意思是?
    A. 春天来了,牡丹盛开
    B. 春天过去了,牡丹已凋谢
    C. 春天牡丹仍在
    D. 春天即将到来

  3. “千年溱洧自流东”中的“溱洧”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条河流
    C. 一位诗人
    D. 一种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王旭的《浪淘沙令》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在意象上均涉及自然景色,表达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但王旭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美好的惋惜,而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豪情,二者风格各异却同样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