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流水绕孤村》

时间: 2025-01-09 14:39:04

流水绕孤村。

杨柳当门。

昔年此地往来频。

认得绿杨携手处,笑语如存。

往事不堪论。

强对清尊。

梅花香里月黄昏。

白首重来谁是伴,独自销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流水绕孤村
流水绕孤村。杨柳当门。
昔年此地往来频。认得绿杨携手处,笑语如存。
往事不堪论。强对清尊。
梅花香里月黄昏。白首重来谁是伴,独自销魂。


白话文翻译:

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杨柳依依地垂在门前。
往年这地方来往频繁,曾在那绿杨树下携手相伴,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
往事不堪回首,强忍着酒杯对饮。
梅花香里,月色朦胧的黄昏,白发苍苍的我再回到这里,谁能陪我共度,唯有独自伤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浪淘沙令:一种词牌名,通常用于抒情。
  • 孤村:指偏僻的村庄,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 杨柳:象征柔情和离别。
  • 昔年:指过去的岁月。
  • 绿杨携手处:指与爱人曾经携手的地方。
  • 清尊:清酒的酒杯。
  • 梅花香:梅花的香味,常与孤高、清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销魂:心神恍惚,沉醉的状态。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梅花香里月黄昏”,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定、不屈的精神,也与清雅的气质相联系,常用来表达诗人的孤独和对往事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生平事迹较少,诗风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回到曾经生活的地方,面对自然的景色,勾起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令·流水绕孤村》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诗的开头“流水绕孤村”,以流水和孤村构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接着“杨柳当门”不仅描绘了环境,更通过杨柳的柔媚,增添了几分人情味。

“昔年此地往来频”,这一句引入了过去的回忆,诗人曾在这里与爱人携手相伴,欢声笑语如在耳畔,表现出浓厚的乡愁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现实的“往事不堪论”,则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后半部分,诗人举杯对饮,试图借酒解愁,却仍难掩心中孤独。梅花的芬芳与黄昏的月色交织,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让人在感叹之余,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人生的无常与孤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孤独生活的思考,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绕孤村:流水环绕着孤独的小村庄,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
  2. 杨柳当门:杨柳垂在门前,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柔情。
  3. 昔年此地往来频:回忆起以前这里来往频繁,生活热闹。
  4. 认得绿杨携手处,笑语如存:曾在绿杨树下携手共度美好时光,笑声似乎仍在耳边。
  5. 往事不堪论:对往事感到无奈,不愿再提及。
  6. 强对清尊:勉强举杯饮酒,试图忘却。
  7. 梅花香里月黄昏:在梅花香气中度过的黄昏,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美的氛围。
  8. 白首重来谁是伴:年老时再回到这里,感到孤独,谁能相伴?
  9. 独自销魂:只有自己在这里感到心灵的孤独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流水绕孤村”,将水流与村庄的孤独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笑语如存”,让过去的欢声笑语仿佛仍在。
  • 对仗:整首词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孤独的感慨,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失落感与人生的无常,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悲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孤村:代表孤独与寂寞的生活状态。
  • 杨柳:柔情与思念的象征。
  • 梅花:高洁与孤独的象征,常用于传达诗人的心境。
  • 黄昏:象征生命的黄昏阶段,引发对过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杨柳当门”,这句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2. “往事不堪论”中的“不堪”意指: A. 不值得
    B. 不忍心
    C. 不容易
    D. 不可

  3. 诗中“梅花香里月黄昏”这一意象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胆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与往事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浪淘沙令·流水绕孤村》与《静夜思》,两者都表现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孤独的感慨,但《浪淘沙令》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交织,而《静夜思》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宋词选》
  3.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