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越州歌二十首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月夜湖歌歌正长,船来船去水茫茫。
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吴王与越王。
白话文翻译:
在月夜下,湖面上歌声悠扬,船只在水面上来来往往,四周一片茫然。
在上塘唱完了歌,又在下塘开始唱,继续吟唱吴王和越王的故事。
注释:
- 月夜:月光照耀的夜晚,通常给人以宁静、优雅的感觉。
- 湖歌:在湖边唱的歌,描绘了湖面上的美好景象。
- 船来船去:形容湖面上船只的活动,增添了动态感。
- 吴王与越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合作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
典故解析:
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勾践被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复兴越国,打败吴国。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智勇与坚韧,也反映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复杂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历史故事,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越州歌二十首》是汪元量在某次游览越州时创作的,受到湖光山色和历史故事的启发,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夜和湖面为背景,展现了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场景。诗人首先通过“月夜湖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扬、清晰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听到湖面上飘荡的歌声。而“船来船去水茫茫”则增添了动态感和空间感,使人感受到湖面的辽阔与神秘。接着,诗人转入对历史的思考,通过“更唱吴王与越王”将古代英雄的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和思索。整首诗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突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夜湖歌歌正长:描绘了月光下的湖面,歌声悠扬,声韵绵长。
- 船来船去水茫茫:船只在湖面上往来,水面一片茫然,描绘了广阔的湖面和生动的场景。
- 上塘歌了下塘唱:在上塘唱完歌后,下塘继续歌唱,表现了歌声的流转与延续。
- 更唱吴王与越王:歌唱的内容转向历史,讲述吴王与越王的故事,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歌声比作月夜的悠扬,营造出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月夜”、“湖歌”、“船”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历史故事的热爱,反映出对生命、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怀念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夜:象征宁静与思考,常用于反映内心情感。
- 湖歌: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的情感表达。
- 船:象征人生的旅程,流动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
B. 湖
C. 城市
D. 海 -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A. 李白
B. 吴王与越王
C. 诸葛亮
D. 孙子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与拟人
B. 对仗与排比
C. 拟人与夸张
D. 对仗与比喻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 柳宗元
- 《夜泊牛津》 - 张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汪元量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情感。两首诗都运用了月夜的意象,却各有侧重,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汪元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