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隆中
崔道融 〔唐代〕
玄德苍黄起卧龙,
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怜蜀国关张后,
不见商量徐庶功。
白话文翻译:
在隆中,刘备与卧龙诸葛亮相遇,苍黄的刘备在此开始了他的伟大事业,鼎立之势在一言之间已然形成。可惜蜀国自关羽和张飞去世后,再也没有人能与诸葛亮商议国事,徐庶的谋略也难以施展。
注释:
- 玄德:刘备的字,常称“玄德”,意为“深邃的德行”。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隐居于隆中而得名。
- 鼎分天下:象征三国鼎立的局面。
- 可怜:形容对蜀国的惋惜。
- 商量:指谋议、商讨。
典故解析:
- 隆中对:出自《三国志》,是刘备与诸葛亮在隆中商讨统一大计的故事,奠定了蜀汉的基础。
- 关张:指关羽与张飞,蜀汉的重要将领,他们的去世对蜀国的影响深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崔道融,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其作品常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景仰与抒怀。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历史背景中,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蜀汉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刘备与诸葛亮在隆中的历史场景,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蜀汉命运的惋惜。诗的开头提到“玄德苍黄起卧龙”,一方面描绘了刘备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诸葛亮的智慧与重要性。接着“鼎分天下一言中”则生动地展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突出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表现了对蜀国的悲哀,尤其是关羽和张飞的去世,使得蜀汉失去了两位重要的将领,国家的前途变得更加渺茫。诗的最后一句“不见商量徐庶功”,则暗示了蜀国的谋士徐庶未能施展其才华,表现出对人才流失的叹息。整首诗在描写历史的同时,蕴含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玄德苍黄起卧龙”:描绘刘备的形象,暗指他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崛起。
- “鼎分天下一言中”:寓意三国局面的形成,强调诸葛亮的智慧。
- “可怜蜀国关张后”:表达对蜀国失去关张两位英杰的惋惜。
- “不见商量徐庶功”:暗示蜀国缺乏谋士,无法施展战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比作卧龙与苍黄,生动形象。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蜀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要性与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玄德:象征着领导者的智慧与德行。
- 卧龙:代表智慧与才华的化身,诸葛亮的形象。
- 鼎:象征国家的稳定与平衡。
- 蜀国:代表一个曾经辉煌但已衰落的国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玄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
诗中提到的“卧龙”是谁? A. 关羽
B. 张飞
C. 诸葛亮 -
诗中表达了对蜀国失去哪两位将领的惋惜? A. 刘备与诸葛亮
B. 关羽与张飞
C. 曹操与孙权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对比崔道融的《过隆中》和杜甫的《蜀相》,二者均表达了对蜀汉的历史感慨,但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国事,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三国志》
- 《唐诗三百首》
- 《崔道融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