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洛中诸姊》

时间: 2025-01-17 10:33:34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
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
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
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白话文翻译

离开故国已经多年,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关山河流隔着万里之遥。写下这首诗是借着大雁的翅膀,仰望明月又想到了那美丽的女子。白发愁绪愈加明显,归心似箭只有在梦中才能知晓。谁能忍受这离乱的痛苦,忍不住在南枝上掩面流泪呢?

注释

  • 旧国:指的是故乡。
  • 经年别:经过多年的分离。
  • 关河万里思:形容对故乡的思念非常遥远和深厚。
  • 题诗凭雁翼:借助大雁的飞行来写诗。
  • 望月想蛾眉:仰望明月,想念那位眉目如蛾的女子。
  • 白发愁偏觉:白发愈加明显,愁苦的感觉也愈加深重。
  • 归心梦独知:只有在梦中才能体会到对归家的渴望。
  • 离乱处:指的是离乱的地方,可能暗指战乱或动荡。
  • 掩泪向南枝:在南边的树枝上掩面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淳,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诗作而闻名。他的诗风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局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因故乡的战乱或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与忧愁。诗中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惦记,反映了唐代动荡的社会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寄洛中诸姊》通过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挂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开篇即以“旧国经年别”引入,表达了与故乡多年未见的感慨。接下来,通过“关河万里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念的深度,具体而细腻。诗人在这漫长的思念中,寻求一种寄托,借助“题诗凭雁翼”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寄托,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情怀。

“望月想蛾眉”这一句则将思念的对象具体化,表现出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深切怀念,增添了诗的情感层次。接下来的“白发愁偏觉”,诗人以自身的衰老与愁苦,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令人感到心酸。最后,诗人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收尾,表达了对离乱中苦楚的无奈,堪称情感的高潮。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四言的对仗,使得诗句更加整齐而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意象的生动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更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带来的普遍愁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国经年别:表示离开故乡已经有多年,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2. 关河万里思:形容思念之情跨越千山万水,强调思念的深远。
  3. 题诗凭雁翼:借助大雁飞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寄托与思念。
  4. 望月想蛾眉:在望月之时,想到了那位美丽的女子,情感细腻。
  5. 白发愁偏觉:白发的出现加深了愁苦的感受,体现出时光的流逝与愁苦。
  6. 归心梦独知:只有在梦中才能感受到归乡的心情,显示出对故乡的渴望。
  7. 谁堪离乱处:感叹在动荡的环境中,处境艰难,无法忍受。
  8. 掩泪向南枝:在南边的树枝上流泪,展现了深沉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以“雁翼”比作思念的载体,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音乐性。
  • 借代:用“月”和“雁”代指思念与寄托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个人在离乱中所承受的孤独与苦楚,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旧国:象征着过去的家园与美好回忆。
  • :象征着远行与思念的寄托。
  • :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愁苦。
  • 南枝:象征着哀伤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人生的感悟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友谊的珍视

  2. “掩泪向南枝”中的“南枝”代表什么?
    A. 亲情
    B. 友谊
    C. 离愁
    D. 家乡

  3. 诗中提到的“蛾眉”指代的是谁?
    A. 朋友
    B. 亲人
    C. 爱人
    D. 自己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也是表达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
  • 《月夜忆舍弟》(杜甫): 描述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关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寄洛中诸姊》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融入了对亲人的挂念,情感更为复杂。

解读

这两首诗都在月夜的背景下描绘思乡情怀,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