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赵解重围魏再昌,
信陵贤德日馨芳。
昏蒙愚主听谗说,
公子云亡国亦亡。
白话文翻译:
赵国解除了重围,魏国又重新兴盛,
信陵王的贤德像日光一样温暖芬芳。
昏庸的君主听信谗言,
公子们的死亡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注释:
字词注释:
- 赵解重围:指赵国成功摆脱敌军的重围。
- 魏再昌:魏国再次复兴。
- 信陵贤德:信陵王是魏国的一位贤明君主,贤德意味着品德高尚。
- 昏蒙愚主:指昏庸而无知的君主。
- 谗说:谗言,恶意中伤他人的言论。
- 公子云亡:指王公贵族的死亡。
- 国亦亡:国家也将随之灭亡。
典故解析:
- 信陵王:信陵王魏无忌,战国时期的魏国名将,以其军事才能和仁德著称。
-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诸侯割据,国与国之间战争不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作品多描写历史和战争,善于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反思,表现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信陵王品德的赞美与对昏庸统治者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关注,尤其是对信陵王魏无忌的赞美与对昏庸君主的讽刺。诗的开头提到赵国解围,魏国复兴,这显示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战争的频繁。信陵王的贤德被赞美为如日中天,象征着国家的希望与光明。接下来,诗人转向昏庸的君主,指出听信谗言的危险,暗示了政治斗争中谗言对国家的危害。最后一句“公子云亡国亦亡”更是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在表达历史的同时,融入了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的敏感与责任感。此外,诗中所使用的意象,如“重围”、“贤德”、“谗说”等,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饱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赵解重围魏再昌:讲述了赵国脱离困境,魏国重振旗鼓的历史情形,反映出战争中的胜负变化。
- 信陵贤德日馨芳:赞美信陵王的德行,暗含对其治国理政的期待。
- 昏蒙愚主听谗说:表现出对昏庸君主的批判,指出其听信谗言的愚蠢。
- 公子云亡国亦亡:强调了国家命运与王公贵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警示统治者要谨慎行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如“赵解重围”与“魏再昌”,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信陵王的德行比作阳光,体现了其温暖与光明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对贤德之君的赞美与对昏庸君主的批判,提醒统治者重视德行与智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围:象征困境与挑战。
- 贤德:象征理想的领导者及其影响力。
- 谗说:象征危机与政治斗争。
- 公子:象征权贵与国家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德之君是指哪位?
A. 信陵王
B. 魏昭王
C. 赵武王 -
“公子云亡国亦亡”说明了什么?
A. 国家与王公贵族的命运密不可分
B. 国家会自行衰亡
C. 公子必须被消灭 -
诗中“重围”指的是什么情况?
A. 赵国被围困
B. 魏国复兴
C. 信陵王被围攻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周昙的《春秋战国门》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周昙更注重政治局势,李白则多为抒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战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