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时间: 2025-01-01 15:0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作者: 弘一 〔近代〕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漛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白话文翻译
我披着长发,假装疯狂地走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黄昏时分,乌鸦在啼叫,几枝衰弱的柳树在风中摇曳。破碎的河山又有谁来修复?西风依旧萧瑟,惹得离家的人在娑婆世界感到瘦弱。离去吧,临流而叹息,诉说着相思,像那刻骨铭心的双红豆。愁苦比酒还浓,思念的情感在流动的波涛中不断翻涌。恨这一年来如絮飘荡,漂泊不定,难以回首。二十年间,我在文章中游历海内,究竟空谈又能有什么?听那匣子底下苍龙的狂吼。漫漫长夜凄风凛冽,难以入眠,面对生灵,谁又舍得剖心露肝?是祖国,难道我能忍心负它?
注释
- 佯狂: 假装疯癫,表现出一种放纵的态度。
- 莽中原: 指广袤的中原大地,形容辽阔的场景。
- 破碎河山: 河山破碎,暗指国家的动乱与不安定。
- 娑婆: 指世间,特指人间的生活状态。
- 刻骨双红豆: 指红豆象征思念,形容思念之情深刻。
- 恨年来絮飘萍泊: 比喻漂泊的生活,表露出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一(1880-1942),原名李叔同,后改名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佛教僧人。他的作品多反映其内心的哲思和对人世的感悟,风格多变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留学期间,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与无奈,反映了他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以“披发佯狂走”引入,表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放纵。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破碎的无奈。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国的忧愤与失落感。与此同时,诗中提到“长夜凄风眠不得”,更是将内心的苦闷与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故国的怀念,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深刻揭示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披发佯狂走: 表现出一种放纵的状态,可能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
- 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 描绘了中原的广袤与秋天的萧瑟,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气氛。
- 破碎河山谁收拾: 直白地表达了对祖国动乱的忧虑。
- 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娑婆世界有瘦: 西风的萧瑟引起了离人的愁苦,暗示了对故土的思念。
- 行矣临流重太息: 临流而叹,显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借用红豆的象征,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 愁黯黯,浓于酒: 愁苦深重,甚至比浓酒还要浓烈。
- 漛情不断淞波溜: 思念的情感如同波涛般不断涌动。
- 恨年来絮飘萍泊: 表达对漂泊不定生活的恨意。
- 二十文章尺海内,毕竟空谈何有: 感叹二十年间的学问与文章,最终却无实质意义。
- 听匣底苍龙狂吼: 可能暗指历史的变迁与动荡。
- 长夜凄风眠不得: 形容难以入眠的痛苦。
- 度群生那惜心肝剖: 反问生灵为何不珍惜心肝,表明对人世的无奈。
- 是祖国,忍孤负: 最后以对祖国的呼唤,表达出无法抛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如西风、乌鸦)来比喻内心情感。
- 拟人: 将西风赋予了“零落”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 在句式上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孤独与无奈,亦是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 象征着柔弱与思念。
- 西风: 代表着变化与孤独。
- 红豆: 传统上象征着深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破碎河山”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的伤心
- B. 国家动乱
- C. 自然灾害
-
“双红豆”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思念
- C. 友情
-
诗人对祖国的态度是:
- A. 冷漠
- B. 怀念与愤懑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在国家动乱中对家国的忧愁。
诗词对比: 对比弘一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有对故乡的思念,但弘一更注重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感受,而李白则更偏向于纯粹的乡愁与孤独的心境。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弘一大师诗文集》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