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时间: 2025-01-01 13:46:12意思解释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作者: 叶梦得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斜汉初看素月流。
坐惊金饼出云头。
华发萧然吹素领。
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
莫待霜花飘烂漫。
萍岸。更凭佳句尽拘收。
解与破除消万事,
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
白话文翻译
初看斜挂的银河,明月在水面流动。
坐在这里,惊叹金色的饼子从云头升起。
白发萧然,微风吹拂着白色的衣领。
时光如流,何妨把这些心情寄托于沧洲?
不要等到霜花飘落,变得漫无目的。
在萍岸上,更要将美好的诗句尽情收录。
解脱与破除万事烦恼,
依然记得,那年秋天我们共同举杯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斜汉: 斜挂的银河,即银河。
- 素月: 明亮的月亮。
- 金饼: 形容太阳的金色圆盘。
- 华发: 白发,指老年人的白发。
- 素领: 白色的衣领。
- 沧洲: 指遥远的地方,常用来寄托情感。
- 霜花: 秋冬时节的霜。
- 萍岸: 荷花的岸边,象征着诗意的环境。
- 解与破除: 意思是解脱与消除。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沧洲”可追溯到古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常用作隐士的乐土。此处表现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梦得,字子美,号惟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人生哲理及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受到鲁卿的启发和友谊之时,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珍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旨在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定风波》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月、云、风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从容。开头“斜汉初看素月流”便设置了一个悠然自得的氛围,月光与银河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美感。接着“坐惊金饼出云头”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惊叹与抒情,金色的日出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华发萧然吹素领”一句,诗人自我反省,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白发的出现让他更懂得珍惜光阴。后半部分则转向思想的寄托,“何妨分付属沧洲”传递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在抒情中交织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句“一尊同得二年秋”中,诗人回忆起与友人的畅饮时光,恰如那美好的秋天,象征着友情和温暖。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展现了叶梦得的深邃思想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汉初看素月流:描绘初秋之夜,银河斜挂,明月如水流动,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坐惊金饼出云头:诗人在此情境中惊叹日出时的美景,金色的太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华发萧然吹素领:反映个人的感慨,白发的出现让人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的理解。
- 光景。何妨分付属沧洲:诗人思考光阴流逝,寄托情感于远方,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莫待霜花飘烂漫:劝勉人们不要等到失去,及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 萍岸。更凭佳句尽拘收:强调诗人对美好诗句的珍视,希望在大自然中找到灵感。
- 解与破除消万事:表达了对烦恼的解脱,追求内心的宁静。
- 犹记。一尊同得二年秋:回忆与友人的美好时光,强调友情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阳比作金饼,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华发萧然”与“吹素领”,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光阴的珍惜及对友情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哲理和情感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河:象征着广阔与无尽的可能性。
- 明月:象征着纯洁与宁静。
- 金饼: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霜花:象征着衰败与无常。
- 沧洲: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金饼”指代什么? A. 太阳
B. 月亮
C. 星星
D. 霜花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华发萧然”是指_____。
-
判断题: 诗人希望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沧洲”。(对/错)
答案:
- A
- 白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定风波》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 叶梦得《定风波》与苏轼《定风波》:两首诗都探讨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叶梦得更侧重于内心感受与理想追求,而苏轼则关注于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过往的回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叶梦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