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闷》

时间: 2025-01-01 13:49:08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夸。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夸。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白话文翻译

白发苍苍却仍然是个客人,漂泊在天涯海角。
耳边只听见夜雨声,眼前的花朵却是隔年才见。
从今往后我害怕喝酒,写诗时也只是自我夸耀。
有一个村庄就像栗里一样,我打算再找个地方居住。

注释

  1. 白首:形容年老,白发的状态。
  2. 尚为客:仍然是个外人,表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3. 飘飘天一涯:形容身处远方,心境飘渺。
  4. 耳鸣通夜雨:耳边听到整夜的雨声,传达孤独感。
  5. 眼暗隔年花:眼前的花似乎与去年隔绝,象征时间的流逝。
  6. 畏酒从今断:从今以后不再喝酒,表达对酒的恐惧与回避。
  7. 题诗浪自夸:写诗时只是自我抬高,暗示对自己作品的不满。
  8. 有村如栗里:提到一个村庄,栗里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村名。
  9. 准拟更移家:打算再搬家,表示对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尤其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贝琼晚年,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她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饮酒的厌倦,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排闷》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年华流逝的感伤。首句“白首尚为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已经年迈却依然生活在外,显露出一种无根无依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耳鸣通夜雨”与“眼暗隔年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冷漠,耳边的雨声和眼前的花都成为了孤独的陪伴。

“畏酒从今断”一语则表现了诗人对饮酒的厌倦与自我反省,酒在古诗中常常是孤独与消遣的象征,而诗人选择断酒,似乎是在追求一种清醒的生活态度。“题诗浪自夸”则折射出她对自己创作的不满,虽然写诗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似乎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最后的“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则透露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栗里或许是一个象征着温暖和安宁的地方。整首诗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首尚为客:年纪已大,但仍是漂泊在外的旅人,表现出孤独与无奈。
  2. 飘飘天一涯:身处远方,心情飘荡,暗示对归属感的渴望。
  3. 耳鸣通夜雨:夜间的雨声仿佛在耳边回响,增加了孤独的氛围。
  4. 眼暗隔年花:眼前的花朵与往年的记忆隔绝,暗示时间的无情。
  5. 畏酒从今断:对酒的厌倦,体现了对过去生活的反思与决心。
  6. 题诗浪自夸:写诗时的自我夸耀,反映出对创作的矛盾心态。
  7. 有村如栗里:提到的村庄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8. 准拟更移家: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对现状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白首”与“客”的身份,突出孤独感。
  • 拟人:雨声与耳鸣的描写使自然环境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象征:村庄象征着归属与安宁,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孤独、时间流逝以及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白首:象征年老与无奈。
  2. :象征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3. :代表美好回忆与时间的隔绝。
  4. :象征消遣与对过去的逃避。
  5. 村庄:象征归属与安宁的理想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白首”指代什么?

    • A. 年轻
    • B. 年老
    • C. 不确定
    • D. 旅人
  2.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厌倦
    • C. 无所谓
    • D. 迷恋
  3. 诗中提到的“村庄”象征什么?

    • A. 远方
    • B. 安宁
    • C. 繁华
    • D.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李白《月下独酌》
  3.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贝琼的《排闷》更倾向于表达个体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