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除夕》
时间: 2025-01-19 19:5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丁未除夕
作者: 贝琼 〔明代〕
东风来日本,北斗辟玄枵。
坐并华榱荫,班违紫禁朝。
清觞陶令节,明烛炳通宵。
曲任蛾眉唱,香添鹊尾烧。
俗传傩逐厉,事类博成枭。
旧疾应全减,新欢且共要。
压城云暗度,侵幔雨斜飘。
红拆丛梅萼,青缄弱柳条。
明朝还献岁,更颂玉盘椒。
白话文翻译:
东风送暖至日本,北斗星驱散幽暗。
我坐在华美的楼台下,恍若朝廷班列在紫禁城前。
举杯共庆陶渊明的节日,明亮的烛光照亮整个通宵。
曲调任凭蛾眉轻声唱,香火更添鹊尾的香气。
传说中傩舞追逐鬼神,事情仿佛与博弈的飞鸟相似。
旧疾应当全部减轻,新欢也应当共享。
城中云层暗淡飘过,帷幕下雨丝斜洒。
红梅的花瓣被轻轻拆开,嫩柳的枝条被青缠绕。
明天再向新岁献上祝福,更颂玉盘椒的美好。
注释:
- 东风: 春天的风,象征着万物复苏。
- 北斗: 北斗星,天文学中用来指引方向,诗中象征驱散黑暗。
- 华榱: 豪华的楼台。
- 班违: 班列,指的是朝廷的仪仗。
- 清觞: 纯净的酒杯,象征着庆祝。
- 陶令: 陶渊明,古代诗人,主张归隐和自然。
- 傩: 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常用于驱邪。
- 楚尾: 指的是鹊尾香,寓意吉祥。
- 新欢: 新的快乐和喜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贝琼的诗歌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丁未除夕》创作于除夕之夜,正值辞旧迎新之际,作者通过描绘节日的气氛,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和对旧时光的告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
诗歌鉴赏:
《丁未除夕》是一首充满浓厚节日气息的诗作,贝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除夕夜的欢庆场景。诗中充满了对新年到来的期待和对旧疾的释怀,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头几句描写东风送暖和北斗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暖和神秘的氛围,接着转入对庆祝的描述,清觞与明烛的结合,暗示着人们在团圆之夜的欢乐与亲密。后面的“曲任蛾眉唱”更是将节日的欢乐推向高潮,蛾眉作为美人的象征,带来了温柔和浪漫。
诗的最后两句,描绘了新年将至的情景,梅萼与柳条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除夕之夜的欢庆与期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珍惜当下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来日本: 描绘春天的风景,象征着温暖和新生。
- 北斗辟玄枵: 北斗星驱走黑暗,寓意光明与希望。
- 坐并华榱荫: 身处华美的环境中,感受到节日的气氛。
- 班违紫禁朝: 拟人化朝廷的仪仗,营造出庄重的场景。
- 清觞陶令节: 通过举杯庆祝陶渊明的节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 曲任蛾眉唱: 自由地享受歌唱,体现欢愉的气氛。
- 香添鹊尾烧: 少女的香气和喜庆的气氛交织在一起。
- 俗传傩逐厉: 引用民间舞蹈的传说,增加文化底蕴。
- 旧疾应全减: 表达对过去痛苦的释怀。
- 新欢且共要: 对未来的期待与珍惜。
- 压城云暗度: 描绘阴云笼罩,暗示不安的情绪。
- 侵幔雨斜飘: 雨丝斜洒,增添了除夕夜的静谧。
- 红拆丛梅萼: 梅花盛开,象征着新年的到来。
- 青缄弱柳条: 描绘春天的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明朝还献岁: 期待新年到来,重申节日的主题。
- 更颂玉盘椒: 以美好的祝福结束全诗,传达幸福的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 “东风来日本”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 “曲任蛾眉唱”,给蛾眉赋予人性化的动作。
- 对仗: 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如“清觞陶令节,明烛炳通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的欢庆场景,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对旧疾的释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东风: 传统文化中象征春天与新生,寓意着希望。
- 北斗: 象征指引与方向,代表光明与未来。
- 梅花: 象征高洁与坚韧,常被用于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 柳条: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寓意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丁未除夕》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贝琼
- C. 陶渊明
-
“东风来日本”中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诗中提到的“清觞陶令节”主要是在庆祝什么?
- A. 诗歌
- B. 酒会
- C. 陶渊明的节日
答案:
- B. 贝琼
- B. 春天
- C. 陶渊明的节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 - 杜甫
- 《新年作》 -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除夜作》与贝琼的《丁未除夕》都描绘了除夕的景象,但杜甫更侧重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贝琼则以欢庆和祝福为主。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各自时代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