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施采莲处,所历已皆非。
雁度轻阴去,人冲暝色归。
甲兵随地满,烟火隔林微。
赖有杯中物,愁来为尔挥。
白话文翻译:
西施曾在这里采莲,如今一切都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大雁在淡淡的阴云中飞去,人们在暮色中归来。
战甲满地,烟火在林间隐约可见。
幸好还有杯中之物,愁苦之时为你而挥洒。
注释:
字词注释:
-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常与美丽和悲剧相关。
- 采莲:指采摘莲花,象征着青春和美好。
- 雁度:大雁飞过,象征着离别和秋天的来临。
- 甲兵:兵器,指战争或战斗的痕迹。
- 烟火:指战斗或庆典时的火光,象征着人间的喧嚣与动乱。
- 杯中物:酒,象征着消愁解闷的物品。
典故解析:
- 西施采莲的典故常用来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诗中提到她的地方渗透着怀旧之情。
- 诗中提到的雁和夜色,常用于表现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生感悟,常流露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叹。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愁苦。
诗歌鉴赏:
《临平道中 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提到“西施采莲处”,引出了一段历史的回忆,不禁让人联想到西施的美丽与悲剧,象征着美好而逝去的时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大雁飞去和人们在暮色中归来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人生的隐喻,暗示着离别与归来的无奈。
接下来的“甲兵随地满,烟火隔林微”,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了更为沉重的现实,战争的残酷与人间的纷扰,使得原本宁静的景象变得令人心痛。最后一句“赖有杯中物,愁来为尔挥”,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虽有愁苦,但借助酒来排遣,体现出一种无奈的释然与坚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仗的手法,展现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反思,情感深邃而细腻,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施采莲处,所历已皆非:西施曾在此地采莲,如今一切都已改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雁度轻阴去,人冲暝色归:大雁在阴云中飞去,象征着离别;人们在暮色中归来,形成对比,暗示着无尽的思绪。
- 甲兵随地满,烟火隔林微:满地的兵器和远处的烟火,象征着战争的影响与社会动乱,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赖有杯中物,愁来为尔挥:酒成为诗人面对愁苦的唯一慰藉,虽然愁苦不断,但仍为他人而挥洒。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雁度轻阴去,人冲暝色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对比美。
- 意象:通过“西施”、“雁”、“甲兵”等意象,构建了诗的丰富内涵,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人生的多变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象征美好的记忆与失落。
- 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 甲兵:象征战争与动乱。
- 杯中物:象征排遣愁苦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什么寓意? A. 美好的回忆
B. 战争的象征
C. 离别与思念 -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什么来排遣愁苦? A. 酒
B. 诗歌
C. 自然 -
诗中提到的“甲兵”指的是什么? A. 武器
B. 风景
C. 花草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孤独与饮酒的情景,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而贝琼的诗则更为细腻,反映了对历史与人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贝琼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