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时间: 2024-09-19 20:48:30

倚墙高树落惊禽。

小窗深。

夜沈沈。

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

惆怅行云留不住,携手处,却分襟。

悠悠风月两关心。

拥孤衾。

恨难禁。

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

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
毛幔 (宋代)
倚墙高树落惊禽。
小窗深。夜沈沈。
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
惆怅行云留不住,
携手处,却分襟。
悠悠风月两关心。
拥孤衾。恨难禁。
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
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

白话文翻译

我倚靠在墙边,听到高树上的鸟儿惊飞。小窗深处,夜色沉沉。酒醒时灯光昏暗,四周静悄悄的,更让我感到愁苦。惆怅的云彩留不住,曾经携手的地方,如今却只剩下孤独的衣襟。悠悠的风和明月,只能两相关心。我抱着孤独的被子,心中的恨意难以抑制。更何况春天已经过去,我的容颜憔悴到如今。最痛苦的是,清冷的夜晚我无眠,梦中相见的情景,也难以寻觅。

注释

  • 倚墙:靠在墙边。
  • 惊禽:惊飞的鸟儿。
  • 小窗深:小窗户的深邃,形容夜色深沉。
  • 夜沈沈:夜晚非常沉重,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酒醒灯昏:酒醒之后,灯光暗淡,代表内心的孤寂。
  • 惆怅:忧愁、失落的情感。
  • 携手处:曾经手牵手的地方。
  • 分襟:一人一边,形容孤独和失落。
  • 悠悠风月:形容自然的风和月,象征着思念。
  • 孤衾:独自一人,孤独的被子。
  • 憔悴:形容因忧愁而失去生气。
  • 清宵无寐:夜晚无眠,形容思念之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幔,宋代词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情感细腻、词风婉约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社会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代一个动乱的时期,诗人可能因个人经历或社会动荡而感到忧虑与愁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

诗歌鉴赏

《江城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开篇“倚墙高树落惊禽”以生动的画面引入,描绘出一个深夜的场景,给人以沉重的感觉。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从酒醒时的孤独感,转向对逝去情感的追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失落。诗中“拥孤衾”一词尤为突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法排解的情感。整首词情感层层递进,直到结尾“相见梦,也难寻”,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无奈与绝望。诗人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间游走,展现了宋代词人的细腻与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倚墙高树落惊禽:通过“倚墙”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姿态,伴随“高树落惊禽”的意象,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2. 小窗深。夜沈沈:强调夜色的深沉,暗示内心的沉重。
  3. 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酒醒后的孤独感与夜色结合,形成愁苦的情绪。
  4. 惆怅行云留不住:行云飘散,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无法留住。
  5. 携手处,却分襟:曾经的温暖如今只剩下孤单。
  6. 悠悠风月两关心:风月象征着思念,表达了对彼此的牵挂。
  7. 拥孤衾。恨难禁:孤独的被子,恨意压抑,展现了内心的煎熬。
  8. 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春天的流逝,身心的疲惫体现出时间的无情。
  9. 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无眠的夜晚与梦中相见的渴望,强化了内心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惆怅行云”,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意境。
  • 拟人:如“夜沈沈”,赋予夜晚以情感,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 对仗:如“拥孤衾”和“恨难禁”,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失去的情感的悔恨与对孤独的无奈,展现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树:象征孤独与高远,暗示思维的深邃。
  • 小窗:代表内心的封闭与深邃。
  • 行云:象征无常与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 风月:代表思念与情感,是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倚墙”意指什么? A. 依靠墙壁
    B. 站在墙边
    C. 墙的高度

  2. 诗人对于“酒醒灯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无所谓

  3. “悠悠风月”中“风月”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景
    B. 思念与情感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离骚》:同样表现了对失去的感情与时间的流逝,但其语言更加华丽,情感也更为激烈。
  • 李清照的诗:展现了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毛幔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