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二首 其一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只是桓伊三弄,漏出相思百种。
双睫不能抬,梅与泪痕堆拥。
如梦,如梦,两桨斜阳春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因思念而产生的种种情感。桓伊的三次琴声,仿佛泄露了我内心的百种相思。眼睑沉重,无法睁开,泪水与梅花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如同梦境一般,春天的斜阳映照在两只桨上,令人沉醉。
注释:
- 桓伊:古代著名的乐师,代表着美妙的音乐。
- 三弄:形容优美的音乐响起三次。
- 双睫:指眼睑,表达因思念而沉重。
- 梅与泪痕:梅花象征着思念,泪痕则是思念的直接表现。
- 如梦:形容一种迷离、梦幻的状态。
- 斜阳春重:春天的斜阳,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沉重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作品常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现代社会,反映了当代人对爱情和思念的感受,受传统文化启发,同时也融入了个人情感的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通过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思念中的无奈与柔情。开篇提到的“桓伊三弄”,迅速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音乐和情感的氛围,音乐成了思念的载体,令人感受到那种悠扬而又缠绵的情感。接着,“双睫不能抬”,表达了因思念而沉重的心情,仿佛泪水与梅花的痕迹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一句“如梦,如梦”,将整首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春天的斜阳与两桨的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梦幻的感觉,仿佛一切都是虚幻的,但又是如此真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思念的复杂与深刻,让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是桓伊三弄:音乐的响起使我想起往事,触动了内心的情感。
- 漏出相思百种:思念如泉涌,百般情感在心中浮现。
- 双睫不能抬:沉重的思念使我无力睁眼,形象地表现出心中的痛苦。
- 梅与泪痕堆拥:梅花与泪水交织,象征着思念与情感的交错。
- 如梦,如梦:梦境般的感觉,愈发渲染了思念的迷离。
- 两桨斜阳春重:春天的斜阳映衬下的两只桨,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沉重的场景,寓意着思念的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梅与泪痕堆拥”以梅花比喻思念,以泪水比喻情感的流露。
- 拟人:“双睫不能抬”赋予了眼睑以情感,表现出思念的严重性。
- 对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意象上都有一定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思念的主题,通过音乐与春天的意象,表现出思念的忧伤与深沉,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桓伊:象征美好而又令人怀念的过去。
- 双睫:代表沉重的思念与泪水。
- 梅花:象征着孤独的美丽和思念的情感。
- 斜阳:寓意着时间的流逝,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桓伊”指的是: A. 一位乐师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
D. 一种酒 -
“双睫不能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忧伤
C. 愤怒
D. 无聊 -
诗中提到的“梅与泪痕”象征着: A. 快乐
B. 友谊
C. 思念与情感
D. 旅行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卢青山的《如梦令二首 其一》在主题上都涉及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倾向于表现女性在爱情中的柔弱与坚韧,而卢青山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思念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