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荐饥》

时间: 2025-01-06 07:32:57

去岁未为歉,今年始是凶。

谷高三倍价,人到十分穷。

险淅矛头菜,愁闻饭后钟。

新来慰心处,陇麦早芃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庚子荐饥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去岁未为歉,今年始是凶。
谷高三倍价,人到十分穷。
险淅矛头菜,愁闻饭后钟。
新来慰心处,陇麦早芃芃。

白话文翻译

去年虽然没有歉收,今年才开始显得凶年。
谷物价格上涨了三倍,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
危机时刻,听到饭后钟声让我愁苦。
新来的安慰之处,田里的麦子已经早早长得茂盛。

注释

字词注释:

  • :歉收,指歉收或丰收不足。
  • :凶年,指歉收或灾年。
  • 谷高:谷物价格升高。
  • 十分穷:形容百姓生活困苦。
  • 险淅:形容蔬菜价格高或缺乏。
  • 矛头菜:一种蔬菜,可能指代某种特定的菜品。
  • 愁闻:听到(钟声)而感到愁苦。
  • 芃芃: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去岁未为歉”反映了农民对丰收和歉收的敏感,而“饭后钟声”则可能暗指农民对生活的期盼与失落的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恺,号秋水,南宋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以写景抒情和反映民生疾苦为主,风格质朴而感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庚子年,正值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灾年,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

诗歌鉴赏

《庚子荐饥》透过简单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农民的艰辛生活。诗的开头便强调了歉收与凶年之间的无奈,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谷物价格的上升与百姓的困苦形成鲜明的对照,揭示了经济困境对民生的影响。尤其是“愁闻饭后钟”一句,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期待,饭后的钟声原本是生活的日常,却在此时显得格外沉重,暗示了生活中那种无形的压力与焦虑。

最后两句提到的“新来慰心处,陇麦早芃芃”,让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困境中,诗人依旧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尽管生活艰辛,丰收的麦田仍然给人带来了安慰。这种对比不仅使全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使得诗人的人文关怀得以彰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未为歉:去年虽然没有歉收,暗示当时的生活尚可。
  • 今年始是凶:今年情况开始转坏,表明农田的收成不佳。
  • 谷高三倍价:谷物价格上涨,反映经济困顿。
  • 人到十分穷:百姓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
  • 险淅矛头菜:蔬菜价格高昂,生活更加艰难。
  • 愁闻饭后钟:听到饭后钟声的愁苦,体现对生活的无奈。
  • 新来慰心处:新来的希望和安慰。
  • 陇麦早芃芃:田里的麦子生长茂盛,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和夸张等手法,通过将去年的丰收与今年的歉收形成对照,突显出生活的艰辛。同时,“芃芃”一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麦子生长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困境的深切关怀与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粮食与生存,代表农民的生活来源。
  • 钟声:象征生活的日常与期待,同时也暗示生活的压力。
  • :象征希望与未来,代表丰收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戴复古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谷高三倍价”主要反映了什么?
    A. 丰收的喜悦
    B. 经济困境
    C. 自然灾害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希望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反映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
  • 杜甫《春望》:写尽战乱中的民生疾苦。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庚子荐饥》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民生困苦,但《庚子荐饥》更侧重于对农村的关怀,而《春望》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