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馀还览。隐隐遥岑花病眼。嫩绿浮湖。百顷蒲萄染不如。晨光绝胜。不许纤尘微点镜。满目皆诗。莫怪骚人语益奇。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再次观赏,远处的山峰隐约可见,花朵映入眼帘。嫩绿的湖面上,百亩的蒲萄染色的美丽不及这一景。清晨的光辉最为绝美,不容许一点微尘点在镜面上。眼前的景色满是诗意,难怪骚人(诗人)们的言语更显奇妙。
注释:
- 隐隐:隐约,模糊可见。
- 遥岑:远处的山峰。
- 花病眼:花朵在眼中显得娇艳。
- 嫩绿:指刚刚发芽的绿色。
- 浮湖:浮在湖面上的景象。
- 蒲萄:指的是水草、蒲草,形容水面的颜色。
- 绝胜:极为出色,胜过。
- 纤尘微点镜:指微小的尘埃,形容清晰。
- 满目皆诗:眼前的景象充满诗意。
- 骚人:古代对诗人的称呼,源自屈原的《离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偁,字景纯,号香山,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意境,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雨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初晴的自然风光,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美的敏感。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雨馀还览》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词,诗人在雨后的宁静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开篇的“雨馀还览”便设置了一个清新舒适的氛围,雨水的洗礼使得万物生机勃勃。诗人以“隐隐遥岑花病眼”描绘远处山峰的朦胧,花朵在眼前的娇美让人心醉。接着,诗人用“嫩绿浮湖”形容湖面的清澈,湖中倒映着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百顷蒲萄染不如”一句则突出了雨后景色的鲜艳和生动,诗人用蒲萄的染色来对比晨光的绝美,强调了清晨的光辉更为动人。接下来的“不许纤尘微点镜”则以一种极致的清晰度描绘出自然的纯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一句“满目皆诗”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人感叹眼前的景象如同诗篇般美丽,令他忍不住想要吟唱。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雨后山水的清新气息传达出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生动的自然美,给人以心灵的愉悦与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馀还览:雨后的风景再次展现在眼前,传达出一种期待和新鲜感。
- 隐隐遥岑花病眼:远处山峰若隐若现,花朵在眼前娇艳欲滴,形成了鲜明对比。
- 嫩绿浮湖:湖面如同嫩绿的丝绸,生动体现出春天的气息。
- 百顷蒲萄染不如:蒲萄的颜色虽美,但不及晨光的辉映。
- 晨光绝胜:晨光的美丽无与伦比,是大自然最动人的时刻。
- 不许纤尘微点镜:诗人对自然的纯净与完美的向往,强调了这一时刻的珍贵。
- 满目皆诗:眼前的景象充满了诗意,表现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 莫怪骚人语益奇: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自然让诗人们的言语更加奇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顷蒲萄染不如”,通过对比强调晨光的美。
- 拟人:花朵“病眼”,赋予花朵生命情感。
- 对仗:如“嫩绿浮湖,百顷蒲萄染不如”,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诗人灵魂深处的情感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净与重生。
- 花:美丽与娇嫩,传达生命的脆弱。
- 湖:平静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安宁。
- 晨光:希望与新生,象征着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百顷蒲萄”是用来比喻什么? a) 花的美丽
b) 晨光的美丽
c) 湖面的颜色 -
“雨馀还览”指的是什么时刻? a) 雨后的时刻
b) 黄昏时刻
c) 晨曦时刻 -
“不许纤尘微点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渴望
b) 对生活的失望
c) 对人际关系的烦恼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描绘。
- 《水调歌头》: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更加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