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时间: 2025-01-01 12:35:13

雨入寒竹响,风吹枯桑疾。

微灯照孤坐,馀香綍清室。

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

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坐
作者: 良琦 〔明代〕

雨入寒竹响,
风吹枯桑疾。
微灯照孤坐,
馀香綍清室。
念敛尘虑泯,
神明定光出。
同体不同知,
兹理一何密。

白话文翻译:

夜晚我独自坐在室内,
细雨打在寒冷的竹子上,发出声响;
狂风吹动枯瘦的桑树,势头迅疾。
微弱的灯光照亮了我的孤独身影,
余香飘散在清幽的室内。
我心中的烦恼逐渐平息,
神明似乎得以清晰显现出来。
我们同在一个身体,却没有相同的认知,
这其中的道理,真是深奥而密切。

注释:

字词注释:

  1. 寒竹:寒冷的竹子,象征清冷的环境。
  2. 枯桑:枯死的桑树,暗示凋零与孤寂。
  3. 微灯:微弱的灯光,代表孤独与寂寞。
  4. 馀香:残留的香气,象征宁静与清雅。
  5. 念敛:心念收敛,形容内心的平静。
  6. 神明定光:精神明晰,光明显现,表示悟道的状态。
  7. 同体不同知:身体相同,但对事物的理解却不同,反映了人类意识的多样性。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或文学典故,但“同体不同知”可以引发对佛教中“众生平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良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夜坐》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悟,体现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描写夜晚独坐的诗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内心世界与对生命的感悟。开篇以“雨入寒竹响,风吹枯桑疾”两句引入,描绘出一幅清冷、寂寥的自然画面,雨声与风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紧接着“微灯照孤坐,馀香綍清室”,在微弱的灯光下,诗人独自静坐,感受到室内的清香,更突显出他的孤独与内心的宁静。

后面几句“念敛尘虑泯,神明定光出”则表现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内心的纷扰逐渐消散,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宁静与明澈。这种状态的获得,正是通过环境的影响和内心的修养。最后“同体不同知,兹理一何密”则引发对人类意识状态的深层思考,虽然我们身处同一世界,但对生命与存在的理解却各有不同,这种微妙的关系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孤独与真理的哲学思考,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入寒竹响:细雨打在寒竹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2. 风吹枯桑疾:狂风吹动枯萎的桑树,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3. 微灯照孤坐:微弱的灯光照耀着孤独的身影,表现出寂寥的状态。
  4. 馀香綍清室:余香弥漫在清幽的房间中,给人以宁静之感。
  5. 念敛尘虑泯:心中的杂念逐渐收敛,烦恼消失。
  6. 神明定光出:精神明澈,仿佛能看见内心深处的真理。
  7. 同体不同知:人类同在一个身体,但对生命的理解各不相同。
  8. 兹理一何密:这其中的道理是多么深奥而复杂。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雨入寒竹响”,赋予雨声以情感。
  • 对仗:诗中用“雨”与“风”、“微灯”与“馀香”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与内心宁静的关系,以及对人生与存在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与追求真理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竹: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内心的孤寂。
  • 枯桑: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微灯:象征内心的明亮与希望。
  • 馀香:象征宁静与清雅,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入寒竹响”描绘的是哪个自然元素的声音?
    a) 风
    b) 雨
    c) 竹

  2. “微灯照孤坐”中的“孤坐”意指:
    a) 与他人一起
    b) 独自一人
    c) 参加聚会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
    a) 爱情
    b) 孤独与内心宁静
    c) 战争

答案:

  1. b) 雨
  2. b) 独自一人
  3. b) 孤独与内心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良琦的《夜坐》都表达了孤独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对亲人的思念,而良琦则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两者都通过环境描绘传达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