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时间: 2025-01-01 12:10:09

懒卧元龙百尺楼,如闻宋玉惯悲秋。

西风白草蜻蜓老,暮雨黄花蛱蝶愁。

难为鹤谋田二顷,且将奴卖橘千头。

破除万事无奇策,试向糟丘觅醉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懒卧元龙百尺楼,如闻宋玉惯悲秋。
西风白草蜻蜓老,暮雨黄花蛱蝶愁。
难为鹤谋田二顷,且将奴卖橘千头。
破除万事无奇策,试向糟丘觅醉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和无奈。诗人懒散地躺在高楼之上,似乎听到宋玉的悲秋之音。西风吹过,白色的草木渐渐枯萎,蜻蜓也变得苍老,黄花在暮雨中显得愁苦,蝴蝶也失去了活力。虽然难以让仙鹤去耕种田地,但诗人决定将自己的奴仆卖掉千头橘子。最终,他感到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奇特的策划,决定不如去糟丘那里寻求醉酒的快感。

注释:

  • 懒卧:懒散地躺着,形容一种悠闲的状态。
  • 元龙:指的是高楼,元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龙,象征高大。
  • 宋玉: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悲秋情怀著称。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着萧瑟的气候。
  • 白草:秋天枯萎的草,暗示季节的变迁。
  • 蜻蜓老:蜻蜓的老化,象征生命的流逝。
  • 暮雨:傍晚的雨,增加了凄凉的气氛。
  • 蛱蝶愁:蛱蝶因秋天的临近而愁苦,代表着生命的短暂。
  • 难为鹤谋田二顷:仙鹤象征高洁,表示无法耕作田地的无奈。
  • 奴卖橘千头:将奴仆卖掉很多橘子,象征生活的困顿。
  • 破除万事无奇策:对事物失去兴趣,没有新的计划。
  • 糟丘:指酒的地方,寻求醉酒的快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迪,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诗风沉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借助秋天的萧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压抑。

诗歌鉴赏:

《秋怀》是吕迪在清代所作,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懒卧元龙百尺楼”,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态度,然而随着秋风的到来,似乎一切都变得沉重起来。宋玉的悲秋情怀在此得到了回响,诗人似乎也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无奈。随后,西风、白草、蜻蜓的老去,以及黄花和蛱蝶的愁苦,都传达出秋天的孤寂和生命的无常。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生计的无奈,难以让高洁的鹤去耕作,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困境。将奴仆卖掉千头橘子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与贩卖的无奈。最后一句“试向糟丘觅醉侯”,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诗人选择通过酒来麻醉自己,寻求短暂的快乐。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具有深邃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懒卧元龙百尺楼”:懒散地躺在高楼之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如闻宋玉惯悲秋”:似乎听到宋玉的悲秋之音,传达出一种共鸣。
    • “西风白草蜻蜓老”:西风带来的萧瑟,草木枯萎,蜻蜓也变老,暗示生命的流逝。
    • “暮雨黄花蛱蝶愁”:暮雨中黄花与蛱蝶的愁苦,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难为鹤谋田二顷”:高洁的鹤也无法耕作,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且将奴卖橘千头”:为了生计,卖掉奴仆的橘子,反映了生活的困苦。
    • “破除万事无奇策”:对生活失去兴趣,没有新的计划。
    • “试向糟丘觅醉侯”:通过酒来寻求解脱,暗示逃避现实的心理。
  •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难为鹤谋田”,将鹤比喻为高洁的理想。
    • 拟人:蜻蜓和蛱蝶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 对仗:如“西风白草”、“暮雨黄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逃避。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凋零。
  • 白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蜻蜓与蛱蝶:代表着生物的无常与脆弱,反映生活的无奈。
  • :象征高洁与理想,但在现实中却无能为力。
  • :作为一种解脱与逃避的象征,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宋玉”是以什么著称的?

    • A. 书法
    • B. 诗歌
    • C. 绘画
    • D. 音乐
  2. 填空题:诗中“难为鹤谋田二顷”,意在表达诗人对____的无奈。

  3.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是/否)

答案

  1. B
  2. 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思念;而吕迪的《秋怀》则更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与生存困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秋天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