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宿海雪寺》
时间: 2025-01-01 12:2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宿海雪寺
作者: 良琦 〔明代〕
喧静同一致,大隐即山居。
乃知道者流,所止恒晏如。
煌煌旧吴会,郁郁高人庐。
山阁花雾暝,池馆绿阴初。
复此良夜月,禅影流碧疏。
素友惬清会,境寂钟磬馀。
离坐忘言笑,超然悟玄虚。
不卧如有愧,尘路何驰驱。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喧嚣与宁静并存的夜晚,大隐士就像隐居在山中一样。于是我知道那些智慧之士,他们的栖息之地总是宁静如常。辉煌的旧吴会,青翠的高人居所。山阁上花雾笼罩,池亭内绿荫初浓。又是这个美好的夜晚,月光如水,禅意在碧色中流动。素未谋面的朋友们欢聚,环境寂静,钟声和磬音余音绕梁。离开座位,忘记言语,欢笑之中超然领悟了玄妙的虚无。不躺下去似乎心中有愧,尘世的路又能驱使我去何方?
注释:
- 喧静:喧闹与静谧,指环境的对比。
- 大隐:隐士,指高人或隐居者。
- 吴会:指古代的吴国,代表着繁荣与文化。
- 禅影:禅宗的影子,寓意深邃的哲理和安静的心境。
- 钟磬:寺庙中使用的乐器,象征宁静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良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夜,作者在海雪寺中住宿,借此机会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夜宿海雪寺》是一首充满哲学思考与艺术美感的诗作。诗歌从“喧静同一致”的感受入手,展现了作者所处环境的独特氛围,既有世俗的喧嚣,也有内心的宁静。接着,作者对大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揭示了对“隐逸”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煌煌旧吴会”与“郁郁高人庐”,不仅反映出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也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生活的羡慕。
接下来的景象描绘,如“山阁花雾暝,池馆绿阴初”,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优美,仿佛让读者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与友人聚会,忘却尘世的烦恼,尽享此刻的欢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与心灵的自由。
整首诗以“离坐忘言笑,超然悟玄虚”作为高潮,表达了作者追求超脱物质的宁静与内心的智慧。诗末以“不卧如有愧,尘路何驰驱”总结,反映出对尘世的淡泊与对内心追求的坚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喧静同一致:喧嚣与宁静同时存在,描绘出环境的复杂性。
- 大隐即山居:隐士的生活与山中的居所相似,强调隐逸的理想。
- 乃知道者流:智慧之士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哲学的思考。
- 所止恒晏如:他们所居之地总是宁静安详。
- 煌煌旧吴会:辉煌的古吴国,象征着文化与历史。
- 郁郁高人庐:高人的居所绿意盎然,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
- 山阁花雾暝:描绘出山中阁楼的美丽景色。
- 池馆绿阴初:池边的亭阁初被绿荫笼罩,夏日的气息。
- 复此良夜月:在这良夜,月色如水。
- 禅影流碧疏:禅意在月光下流淌,渗透出一种清幽。
- 素友惬清会:与素未谋面的朋友欢聚,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境寂钟磬馀:环境宁静,钟声与磬音余音缭绕。
- 离坐忘言笑:离开座位,忘记言语,欢笑交融。
- 超然悟玄虚:超脱于世俗,领悟深奥的哲理。
- 不卧如有愧:不愿躺下休息,心中有愧。
- 尘路何驰驱:对尘世的追求与放弃,反思内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禅影流碧疏”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禅意的流动。
- 对仗:如“离坐忘言笑,超然悟玄虚”,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诗中大量运用意象,如“山阁”、“绿阴”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山阁:象征着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花雾:代表自然的清新与美丽。
- 月光:象征着心灵的明亮与清澈。
- 钟磬:代表寺庙的宁静与悠远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吴会”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魏国
- B. 吴国
- C. 汉国
-
诗中的“超然悟玄虚”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现实的逃避
- B. 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 C. 对友谊的珍视
-
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
- A. 追求繁华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逃避责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但更多强调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
- 李白的《夜泊牛津》则展示了夜晚的繁华与诗人的豪情,体现出不同的境遇与心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