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待制陜西都运》

时间: 2025-01-04 09:31:59

几岁疮痍近息兵,经营方喜得时英。

从来汉粟劳飞挽,当使秦人自战耕。

道左旌旗诸将列,马前弓剑六蕃迎。

知君材力多闲暇,剩听阳关醉后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岁疮痍近息兵,
经营方喜得时英。
从来汉粟劳飞挽,
当使秦人自战耕。
道左旌旗诸将列,
马前弓剑六蕃迎。
知君材力多闲暇,
剩听阳关醉后声。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来战火频仍,人民的创伤尚未愈合。如今经过经营,终于迎来了和平的良机。自古以来,汉朝的农民辛苦耕作,应该让秦地的人们自己去战斗和耕种。道路旁的旗帜上,众将士列队待命,马前的弓箭迎接着六方的宾客。知道你才华出众,闲暇之余,留下来听那阳关的醉人之声吧。

注释:

  • 疮痍:指伤痕和创伤,暗指战争带来的灾难。
  • 息兵:停止战争。
  • 经营:治理、管理,指对国家的治理。
  • 汉粟:汉代的粮食,象征丰收和富饶。
  • 秦人:指秦地的人民,暗示战争的发起者。
  • 旌旗:军中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威武。
  • 六蕃:指六方来宾,形容迎接的盛况。
  • 阳关:传说中的一处地方,常用于表达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以散文和诗词著称,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欧阳修担任陜西都运的期间,背景是当时战乱刚刚平息,国家治理逐渐走向正轨。诗中表达了对和平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送沈待制陜西都运》是一首表现对国家局势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作。诗开篇提到“几岁疮痍近息兵”,生动地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但随之而来的“经营方喜得时英”又传达出一种久违的希望,暗示着国家局势的好转。诗人以汉粟为例,强调农耕的重要性,寄托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接着,诗中提到“道左旌旗诸将列”,通过描绘盛大的欢迎场面,表现出对来者的礼遇和对和平的珍视。最后两句,诗人不仅表达对朋友沈待制能力的认可,还希望他能在忙碌中抽出时间来享受生活,表露出一种温暖的友情。

整首诗将历史的苦难与个人的友情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欧阳修对国家、民族的关怀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岁疮痍近息兵:描述了战争带来的创伤,暗示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人民仍在忍受痛苦。
  • 经营方喜得时英:治理国家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迎来了和平的时机。
  • 从来汉粟劳飞挽:历史上汉朝的农民辛苦耕作,暗示要珍惜和平后的丰收。
  • 当使秦人自战耕:希望秦地的人们能自给自足,暗示应当自立自强。
  • 道左旌旗诸将列:描绘军队的雄壮场面,令人感受到士气的高涨。
  • 马前弓剑六蕃迎:迎接来自各方的宾客,表现出盛大的场面。
  • 知君材力多闲暇:称赞朋友的才能,希望他能抽出时间。
  • 剩听阳关醉后声:邀请朋友一起享受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旌旗”与“弓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汉粟”比喻丰收,用“阳关”代表美好的时光。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恢复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对朋友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疮痍:象征战争的痛苦与创伤。
  • 旌旗:象征军队的威风与士气。
  • 阳关:象征快乐与美好的人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几岁疮痍”意指: A. 战争带来的痛苦
    B. 农民的辛劳
    C. 朋友的祝福

  2. 诗人希望秦人能: A. 继续打仗
    B. 自给自足
    C. 前往他乡

  3. “阳关醉后声”表现了: A. 诗人的忧伤
    B. 诗人的欢愉
    C. 诗人的思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题临安邸》林升

诗词对比

  • 欧阳修 vs 王勃: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但欧阳修更强调国家的恢复与和平,而王勃则侧重于个人的游历与人生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欧阳修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