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毗陵诸公
作者:李嘉祐
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
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
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
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
白话文翻译:
我在涔阳担任了很长时间的官职,突然又回到了这里。
离开这片泽国,我感到凄凉,纷扰的离乱让我回到了故乡的山川。
北固滩的水声满耳,南徐的草色显得悠闲。
从今往后我们就要分别了,愿我们彼此都能记住对方的白发苍苍。
注释:
- 涔阳令:指担任涔阳的地方官。
- 丹墀:指朱红色的台阶,古代官府的象征。
- 泽国:指水乡,因水多而形成的地方。
- 北固滩:指长江中的一处滩涂,水声潺潺。
- 南徐:指南方的徐州地区,草木生长茂盛。
- 知心:心意相通的朋友,强调深厚的友情。
- 鬓毛斑:指头发渐渐变白,暗示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活动在中晚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绘离别、思乡等主题,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嘉祐即将离开涔阳,告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留别毗陵诸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在诗的开头,李嘉祐提到自己在涔阳担任官职的经历,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他用“丹墀忽再还”来描绘自己突然离去的情境,给人一种不舍与惊讶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描述,表现出离别带来的凄凉感受。他提到“辞泽国”,这不仅是对故乡的告别,也是对人生中种种纷扰的反思。无论北固滩的水声还是南徐的草色,都在此时成为诗人心灵状态的映射,显示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
最后两句“知心从此别,相忆鬓毛斑”更是情深意切,表达了与知己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即便身处异地,岁月无情,彼此的记忆却会伴随终生,令人感动。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深深的离愁别绪,令人读后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作涔阳令:说明作者在此地担任官职已久,暗示了他与这个地方的深厚感情。
- 丹墀忽再还:突显了离别的突然和意外,表达了对职位的眷恋和对离开的无奈。
- 凄凉辞泽国:离开故乡的悲哀,渗透着对故土的眷恋。
- 离乱到乡山:离乱的生活让他回到了故乡,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艰辛。
- 北固滩声满:描绘自然的声音,创造出一种时空的交错感。
- 南徐草色闲:自然的悠闲与诗人的内心形成对比,表现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
- 知心从此别:强调与朋友的深厚情谊,感慨离别。
- 相忆鬓毛斑:生动描绘岁月带来的改变,细腻而深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北固滩声满,南徐草色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涔阳、泽国、北固滩、南徐等意象,构建了丰富的自然背景,反映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情感,传递出一种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涔阳:官职与责任的象征。
- 泽国:故乡的象征,充满情感的寄托。
- 北固滩:自然声音的象征,反映心境。
- 南徐草:悠闲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嘉祐在诗中担任了哪个地方的官职?
- A. 涔阳
- B. 南徐
- C. 北固滩
- D. 泽国
-
“相忆鬓毛斑”中的“鬓毛斑”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发色
- D. 头发的长度
-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感情的凄凉?
- A. 久作涔阳令
- B. 凄凉辞泽国
- C. 北固滩声满
- D. 知心从此别
答案:
- A. 涔阳
- B. 白发
- B. 凄凉辞泽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赠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别》与李嘉祐的《留别毗陵诸公》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豪放,强调壮志未酬的遗憾,而李嘉祐则更加细腻,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